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97年2月15日,公安局一警员在无意中抓住一小偷,当时他正在偷一妇女钱夹。带回局里审查,小偷心惊胆颤,立刻供了很多,其中,他提到97年2月10日,他曾伙同其它同伙,到某局长家中行窃,盗走价值5万元的财物。 第二天,干警依小偷所说,至局长家中取证,结果局长全家人异口同声,否定此事,干警们颇感奇怪。再次提审小偷,小偷很肯定地说,他决没有记错门号。并且描述了屋中摆设及偷走的财物。干警再次调查取证,结果又吃了闭门羹。干警们想:假如他们家没有什么秘密,遭偷窃必然立刻报警,而他们没有报警,那么这其中必有文章。假如他家没有秘密,那么干警调查取证不应遭拒绝,而他们坚决抵制,那么,其中必定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颜昌武  刘锦 《学海》2023,(6):117-125
空间治理研究呈现出两条路径,一是空间的治理转向,二是治理的空间转向。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空间转向,为理解国家治理增添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拓展了国家治理的研究进路。从空间与治理双向互构的角度,能够更好地把握治理的本质和空间治理的意蕴。空间在国家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空间是国家治理的前提,也是国家治理建构的产物,并因治理建构而具多样性。探讨国家治理的空间逻辑,揭示空间向度之于国家治理的独特意蕴,有助于锻造治理共同体、填补治理缝隙和促进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