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儿童合取概念的形成及其与元认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个别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共48名儿童合取概念的形成及其元认知的发展。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能力发展既具有渐进性,又有不均衡性;其元认知知识水平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发展均呈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各年级的元认知能力与形成合取概念的步数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英和  刘玉新 《心理学报》1996,29(4):367-374
采用明确要求、策略讲授、讨论比较、练习巩固的方法,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策略进行训练,结果发现: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并在相关的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陈晨  刘玉新  赵晨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76-2090
通过聚焦各需要满足(自主、归属或能力满足)间的“异质”性, 单维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探索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研究的整体框架提供了重要补充。独立、协同和平衡视角下, 综述了单维式需要满足影响个体的理论基础(内部动机和内化的外部动机的心理机制)和研究现状; 提出并论述了三种需要满足的有限可替代性。未来研究应深化三种视角的需要满足研究、探索需要满足间的补偿效应、单维式需要满足的神经基础和单维式基本需要受阻等。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员工的自杀意念正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立足于职业健康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视野,汲取自我决定理论和生命意义理论的思想精髓以构建“动机-生命意义”模型,系统考察社会、组织和个体因素对自杀意念的综合影响,对揭示无精神疾患员工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机制和心理动力机制、促进研究范式从病理取向转向积极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还有望开发出一套“社会-组织情境→动机→生命意义”干预方案,引导企业与政府反思其现有管理体系,帮助管理者审视其管理哲学并改善其管理行为,针对尚无自杀意念或意念处于萌芽期的员工,多层次、多途径构建员工自杀的一级防控体系和心理援助机制,促进员工与企业、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将横断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对6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对同期压力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对后期压力的主效应则不显著。社会支持的变化类型对后期压力也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开朗—果断”与“拘谨—温和”两类人格对同期压力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前者同期的各类压力均显著低于后者的同类压力;前期人格类型对两年后压力的主效应依然显著。社会支持与人格的独立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显著;社会支持的变化与人格的独立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玉新  朱楠  陈晨  张建卫  王帅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2122-2132
工作旺盛感是个体在工作中同时感受活力和学习一种心理状态。组织情境中领导、组织支持和公平、工作特征和同伴均影响工作旺盛感。基于特质激活和自我决定理论, 构建“组织情境影响工作旺盛感的心理机制”模型:“全景式”和“离散式”组织情境能直接影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 或者先激活特质, 再影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 进而影响工作旺盛感。未来应加强“全景式”组织情境及其中介机制研究, 开展个体和组织情境变量以及社会层和任务层等多层次整合研究, 并运用动态研究方法研究组织情境与工作旺盛感之间的联动变化规律, 预测工作旺盛感。  相似文献   
7.
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测验法 ,考察了 8~ 11个月婴儿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策略特点、注意力集中水平及其与问题解决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 :(1)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婴儿的尝试行为及方法的有效性水平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初次面临问题情境时 ,所有 8个月组婴儿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但到 11个月时 ,6 1 5 %的婴儿已能正确解决问题 ;(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婴儿的注意力集中水平在 8~ 11个月间显著提高 ;(3)婴儿注意集中水平与其解决问题的成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玉新  陈晨  朱楠  季正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93-1110
神经组织行为学是指通过探究组织现象背后的生物学运作机理, 从神经生理视角发展并重构组织行为学框架的新兴多领域交叉学科。多维范式下的神经组织行为学包括从还原论到涌现论的哲学基础, 基于社会情境认知理论、跨层次研究和逆向推理的理论框架, 以及神经成像法和ANS测量法并行的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注意神经组织行为学可能给组织理论带来的变革, 以及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领导模式, 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的创造力均有显著影响。基于对以往实证研究的分析, 文章针对家长式领导及其维度与多层面创造力之间的直接关系、交互效应、调节效应与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阐述, 构建了“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及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模型; 进而指出, 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受到工作情境、个体因素的调节效应并有赖于个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 它还以团队认知和团队互动为中介作用于团队创造力。未来研究应努力拓展研究层次, 丰富研究方法, 并从跨文化视角系统探索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使用Jacoby的过程分离程序,定量地估计了意识与无意识加法运算过程对后来迫选作业的贡献。结果表明:1.即使是在排除测验中,被试有时也要显著超过基线地选择靶数字,这一结果无疑为无意识加法运算过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加工水平和外周预提示影响对C值的估计,但并不影响对U值的估计。这证明加工水平与外周预提示均是分离意识与无意识加法运算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