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云龙  刘源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589-1603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重要的非认知因素。通常认为动机对学习是有利的,但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动机都是有益的,这提醒研究人员有必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动机类型。现有研究一致表明内部动机对学业成就具有积极且长期稳定的效应,而外部动机的效应尚存在争议。具体而言,有研究者认为外部动机对学业成就是有害的,但部分研究发现外部动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争议,本研究梳理了“动机连续体”这一概念,从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阐释。首先,从大理论的角度整合了动机的相关理论,以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连续体为基础,引出相关理论,如兴趣理论、目标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强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动机连续体中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动机。 其次,从动机的结构及其如何影响结果变量这一角度对上述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总结,主要存在四个观点。传统的争论集中在单维结构和多维结构之间。单维结构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相互对立的,即内部动机会促进绩效,而外部动机会降低绩效。多维结构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能够相互累加,都能促进绩效。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更复杂的结构来整合上述观点。譬如半辐射结构使用全局因子来表示动机的整体水平,同时允许特定因子表示具体动机类型。这种半辐射结构借用了双因子模型,提取了一个“自我决定因子”,同时允许每种特定动机类型具有自身独特的影响。此外,乘积模型表明这两种动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外部动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会因个体内部动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了关于动机连续体的不同理论之间的优缺点,回顾了动机结构的不同假设及其应用。在不同学科中对动机的测量方式、动机对不同结果变量的不同影响以及动机的跨文化研究等问题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动机结构和效应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人员将不同的理论应用于适当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2.
日本战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生了严重的公害教训,因此公害是日本环境思想的原点。在所有的环境问题研讨中,人们对公害的研究最为透彻,日本的环境政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公害考量的基础之上的。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将此问题作为马克思学说新的发展方向。为此,全面回顾并  相似文献   
3.
刘源  黄蕴智 《心理科学》2016,39(3):754-760
卢比孔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前决策、前行动、行动和后行动)、三种意向(目标、执行和评价)及调控机制,旨在勾画愿望如何转换为具体行动。过往的研究聚焦于心理定势和执行意向,近年则扩及于消费和健康心理学等领域中。透过对照何谓好理论的准则及检视其他动机理论的局限,卢比孔模型的优点呈现为建构上的简约,能区分动机和意志过程并体现其复杂性,且应用广泛。针对此模型的拓展,可就往昔被忽略的环节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情绪调节灵活性是指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灵活部署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方法,通过拟合个体在日常生活事件(如,未通过考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中的策略使用剖面结构和情境负性程度与策略使用程度的共变关系测量个体的情绪调节灵活性水平,并探讨其对个体后续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的影响。两个独立样本结果表明:单一策略使用偏好(如沉浸偏好和表达抑制偏好)的个体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和疫情期间经历了更高水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此外,当个体随情境负性程度提高使用更多分心策略,而随情境负性程度降低使用更多认知重评策略(意味较高的情绪调节灵活性),其抑郁和焦虑情绪水平更低。以上结果共同证实了情绪调节灵活性有利于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5.
在外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使用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外语写作焦虑量表和一篇英语命题作文分别调查35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写作焦虑与外语写作成绩,探讨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外语写作焦虑显著负向预测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2)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外语写作成绩;(3)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外语写作焦虑对外语写作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源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55-1772
追踪研究当中, 交叉滞后模型可以探究多变量之间往复式影响, 潜增长模型可以探究个体增长趋势。对两类模型进行整合, 例如同时关注往复式影响与个体增长趋势, 同时可以定义测量误差、随机截距等变异成分, 衍生出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特质-状态-误差模型、自回归潜增长模型、结构化残差潜增长模型等。以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增长模型分别作为基础模型, 从个体间/个体内变异分解的角度对上述各类模型梳理, 整合出此类模型的分析框架, 并拓展建立“因子结构化潜增长模型(factor latent curve model with structured reciprocals)”作为统合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早期儿童的追踪研究-幼儿园版, ECLS-K), 建立21049名儿童的阅读和数学能力的往复式影响与增长趋势。研究发现, 分离了稳定特质的模型拟合最优。研究也对模型建模思路和模型选择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追踪研究因其可以得到比横断研究更有说服力的变量关系论证, 在心理学等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梳理国内以心理学为主的相关领域中追踪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的发表现状、主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和模型发展。追踪研究可以进行均值差异比较、分析多变量相互影响、描述总体发展趋势及差异和探究心理动态变化过程。近20年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思路也集中在上述研究问题当中, 特别是总体发展趋势及差异、多变量相互影响、总体发展趋势与多变量相互影响的融合、追踪研究设计、缺失数据等议题上。最后, 比较国内外研究的差异, 并结合交叉学科对国内追踪研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刘源  刘红云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322-1328
从测验结构上,一般音乐能力测验包含基本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测验.而现代音乐能力测验延伸到奏唱能力、表演交流能力和个体特质测验,从结构上对其进行拓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从分析方式上,教育测验从总结性评价朝形成性评价方向发展.以美国国家评价与教育计划(NAEP)为例对测验项目进行属性层面的分析,证明了音乐能力认知诊断测验(CDA)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应注意音乐能力测验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将音乐能力认知诊断测验应用到实际当中.  相似文献   
9.
多阶段增长模型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  赵骞  刘红云 《心理学探新》2013,(5):415-422,450
多阶段增长模型(Piecewise Growth Modeling,PGM)可以解决发展趋势中具有转折点的情形,并且相对其他复杂的曲线增长模型,解释更简单.已有的统计方法主要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对多阶段模型进行估计.通过模拟研究,用HLM6.0和Mplus6.0对上述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在参数估计的精度上,两种估计方法没有差异,只是在犯一类错误的概率上后者略小.进一步通过对错误模型的探讨发现,在样本量小(n=50),斜率变化小(△b=0.2)时,用线性模型拟合数据而非PGM所犯错误概率较小,整体拟合更佳.但随着样本的增加和斜率变化的增加,错误模型的犯错概率明显增大.故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更好拟合数据,研究者应根据数据本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档案调查、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不同颜色文字对阅读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在对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2007年12月的5537份六级考试成绩档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颜色试卷的阅读部分和总分成绩差异显著(蓝色低于黑色),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大;选取26名被试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题目难度和颜色之间存在边缘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题目上蓝色比黑色成绩更低,但是这种差异在复杂题目上没有那么明显。进一步地,通过131份问卷调查数据得出,被试的阅读习惯为黑色,主观偏好也为黑色:这也是影响阅读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