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彬 《中国宗教》2022,(3):10-10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沈斌委员7日代表宗教界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更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沈斌说,只有教规整肃,才能纯正信仰;只有教风严整,才能树立形象。教风问题关系到宗教自身的健康传承乃至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2.
廖名春著,齐鲁书社2001年8月出版。全书27.7万字,379页。本书是以逼近法,以传统文献和出土材料相互发明的方法,系统而有选择地探讨《周易》经、传和易学史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7章,分为上、中、下、外四编。上编《易经探源》共4章,主要利用新出土的帛书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协办,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东吴大学、台北师院及大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大、厦门大学、新疆大学等海峡两岸20多所高校及学术团体的40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和37位以博士生、硕士生为主体的青年论文发表者参加了会议。刘大钧教授致开幕辞,山东大学副校长张体勤教授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一段孔子论"<损><益>"之卦的完整的话,节录如下: 孔子籀<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尚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司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  相似文献   
5.
吴新楚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全书17万字,270页。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为《<周易>异文概述》,作者就研究《周易》异文的基本材料、异文的内涵与类型、异文与文字的应用、由讹脱衍倒而形成的异文、异文所反映的词  相似文献   
6.
刘彬  王敏 《周易研究》2005,(5):30-36
<易纬·稽览图>卷下载有一种"一爻直一日"的卦气占术,还少见学者讨论.本文对这一占术作了梳理,并对其特点、流传作了初步考察.与<稽览图>卷下"六日七分"卦气术不同,<稽览图>"一爻直一日"的卦气术,与焦赣"焦林直日"卦气说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能同属于<连山><归藏>系统.此术至唐一直在流传.  相似文献   
7.
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贛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其中《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无孟》之卦有罪?死,无功而赏",?""当为"不"之误,"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才符合《无妄》卦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之"恒"字,当读为"极",极至之义;"‘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德"当训为升闻;"‘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沂"当训为终止休息之义;"‘飞龙[在天]’,□而上也",缺字可补为"亲"。  相似文献   
8.
刘彬 《周易研究》2008,(2):23-32
马王堆帛书<要>是一篇重要的易学文献,目前,已发表释文八种.研究论著五十余篇(种).从这些释文、研究论著看,其文字校读和意义考释等基础性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进一步深人研究,本文对<要>篇"损益"一章,依据释文和照片,就其文字校读和意义考释两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彬 《周易研究》2004,(6):22-27
<易纬>的<乾凿度>和<通卦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彬 《管子学刊》2004,(2):66-70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