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是不同的学科,但是,两者有诸多共同关注的领域,所以在三个方面具有互证的可能:一、当我们撇开空间概念来思维和理解时间时,即时间不再流逝,物体不在时间中运动和变化,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正是大乘佛教法界时空的真实写照;二、思维实验的本质是抛弃有关空间的概念体系和语用传统,大乘佛法认为语言和文字是魔业,甚至佛言祖语也是魔业,所以应该被抛弃;三、人的认知过程基于身体特征,凡夫成佛的障碍是"我执",即执着于自己的身体,破除了我执,凡夫就成佛了。科学与佛法并不是互斥的,至少相对论的三个佯谬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乘佛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感叹语"阿弥陀佛"在日常话语中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两套语义系。在信仰缺失的当下社会,从语境来看推导感叹语的意义,是一种优先解读策略,称为第一套语义系统。基于佛教的正知正见和四无量心来理解"阿弥陀佛",是超越凡夫喜怒哀乐的语义效果,称为第二套语义系统。两套语义系统与语境都是连贯的,与解读者的信仰基础也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