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智"是先秦儒家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不过,"智"最初并不是一个纯道德的范畴,而主要是一个知性的范畴,如指知识、智慧、智谋等,也有聪明、智巧等含义。后来,思孟学派将其视为"四德"或"五行"之一,与仁义等道德概念相提并论,且被后世包括汉儒、宋明诸儒在内的儒家学者广泛认肯。那么,"智"是如何从主要是知性范畴转向德性范畴的?其德性化进程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转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走向发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智"在先秦的德性化转变的分析,力求给这些问题做一点说明,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正>关学开派,肇自横渠。北宋时期,在陕西关中形成的一个以张载为核心、以其所创立的新儒学为特征的有全国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史称关学。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陕西眉县横渠镇度过,并长期在关中讲学,人称"横渠先生",其所创立的关学为孔孟儒学在宋代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载也因此而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南宋学者吕本中最早提到"关学"这一概念1,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将张载的"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并列加以考察。明初宋濂、王祎  相似文献   
3.
关学及二十世纪大陆关学研究的辨析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关学由来做了必要的历史勾勒,对20世纪大陆的关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检讨,对未来关学研究的前景作了前瞻性思考.认为20世纪大陆的关学研究,经历了"走出理学传统"、"两军对垒"思维、向理学自身更高层次的回归三个阶段.文中对关学的界定、关学的思想渊源和特征、关学史研究以及关学和关学史研究的难点、热点等都作了一些思考.认为随着中国哲学研究的日渐科学化,关学研究也会有新的进展;对关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将为未来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打开局面.  相似文献   
4.
对孟子性善论相关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断,近年来又被学者们一再提起。其争论不仅涉及孟子所说善的界定,也涉及孟子性善说立论的逻辑根据、思维路径等,由此引出孟子所说的善是本善还是向善、抑或心有善端可以为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道-自然”:《老子》①的文化原创以“道”为核心的意义系统的开创是老子的贡献。虽然“道”这个字在殷周以来就广为使用,不仅《六经》中有,甚至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出现了,但其大都是在具体的意义上使用的。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有试图在超越的意义上使用“道”的趋向,如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下引只注篇名)、“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人能弘道”(《卫灵公》)等等,但却始终未能脱离社会治道、人生正道而形成超越的意义系统。老子则不然,他要在终极的形上层面超拔天、地、人,并探寻能将其贯通起来,从而既是宇宙…  相似文献   
6.
心学义趣 关学学风——李二曲思想特征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李二曲学术思想的特征,其关键是要辨明两个问题:一是二曲之学与程朱、陆王的关系;二是二曲之学与关学的关系。笔者以为,二曲之学并非如有人所说是折衷朱、王,调合心学与理学的,而是立足陆王之心性本体,不遗程朱的“主敬穷理”功夫,其心学义趣脉络井然。二曲虽敬重和推崇张载,但多在人格和学风方面。二曲在学风上确与张载标示的“躬行实践”、切用务实的关学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论具体体现在"太和"、"心和"、"中和"以及"仇必和而解"、"民胞物与"等概念或命题中.从宇宙论层面的"太和",到道德心性论层面的"心和"、"中和",再到社会伦理层面的"民胞物与",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天人合一"和"论体系.此论上承<易>、<孟>、<庸>等"和"的思想,下启宋明理学以"和"为取向的心性修养论.张载"和"论对其体系的"天人合一"特征、道德心性论特质的彰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从吾的学风,既承继张载躬行礼教、崇尚气节的关学宗风,又顺应明末学术向实学转向的大趋势。“敦本尚实”、“崇正辟邪”,勇于“造道”、学贵“自得”,是其学风的集中体现。将学风的转变与乡风、士风的改变相结合,“崇真尚简”、力变风气,是其学风的重要特征。研究冯从吾的学风,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关学在晚明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元初硕儒许衡的理学思想及其人格气质对韩国16世纪儒学大师曹南冥发生过重大影响。从南冥的心路历程看,其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改变了南冥的人生之路,由早年的消沉而转向积极,由“傲物为高”、“有遗世之象”,转为“学道”、“为己”之人,后步入圣域,终成一家之学。同时,许衡还影响到南冥的思想特征的形成和人格气质的锻铸。由此,亦可从一个侧面窥测元代理学对韩国学术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张载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张载哲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收获,出了几本比较好的关于张载哲学和关学学术思想研究方面的专著,论文亦不在少数。这些研究廓清了以往困扰人们的一些理论学术问题,确立了张载在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明确了关学的思想性质以及张载在理学中的奠基作用。这些对于推动张载哲学乃至宋明理学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