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3月25—30日,由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美国、比利时、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以及中国港台和内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道长,就全真道与老庄学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交流,这是继2008年4月、2012年4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两次成功举办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后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2.
3.
老学史上关于"道法自然"的诠释,从哲学层面来看,河上公注突出了"道",王弼注突出了"自然",宋代老学则突出了"人"。宋代老学把"道法自然"解释为人兼法天地与道而归于自然,主张以自然为原则阐扬人的价值,符合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政治层面来看,宋代老学关于"道法自然"的诠解,体现了当时盛行的黄老思潮。而宋代道教人士把"道法自然"解释为修道者的体道自然、心神自然,反映出道教教义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重道轻术、强调心性修炼的诠释成为了宋代道教界的一种共识,客观上对全真道的创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道教老学     
在道教史上,一批道教人士先后诠释《老子》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此形成了道教老学极其丰富的内容。道教人士解“老”,既对《老子》展开哲理性的诠释,又从信仰层面出发,进行具有道教特色的发挥。本文在梳理汉魏六朝至明清道教老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示了道教老学的基本精神:道教本位、生命关怀、积极入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宋元时期道教南宗的代表人物张伯端、白玉蟾、李道纯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把内丹心性与《老子》之道论互相贯通 ,借《老子》而发挥道教性命之学 ,此种解释不仅反映了宋元老学新的时代特点 ,而且使我们了解到南宗对内丹理论的独特贡献以及宋元道教哲学在义理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南宋道士范应元的《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其版本价值一直受到老学研究者的重视。近来笔者在研究宋元老学以及参加整理《中华道藏》的过程中,发现范注不仅版本价值颇高,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很有特点,关于后者,目前学术界尚罕有人涉及,故本文拟作简要论述。范应元的生平事迹不见史籍记载,据此集注卷前所署“前玉隆万寿宫掌教,南岳寿宁观长讲果山范应元集注直解”,及卷后所署“湛然堂无隐斋谷神子范应元”,仍难知究竟。但卷末沈乙之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其跋云:“范应元无可考,褚伯秀《南华义海纂微》所录诸家有范无隐者,或即此人。”查…  相似文献   
8.
作为道教思想史领域的奠基之作,卿希泰先生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及《续·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确定了道教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构建了基本框架,对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卿先生的道教思想史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也都极具特色,对于道教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扩展与深入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3日至19日,第二届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湖北省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和九宫山瑞庆宫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港台及内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道长与会。在到会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研究学术泰斗、一代宗师卿希泰先生逝世,学林同悲。我作为一个学术上的晚辈,也深感哀痛。卿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以及对道教研究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学界共同景仰。对卿先生的学术成就,我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卿先生的道教学术研究具有开拓性和整体性。从上个世纪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