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生养心度老年刘喜珍,曾钊新生,乃生活。心,指道德精神。以生养心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恰养道德精神,在道德内化中求长寿的活动。它是老年人幸福度过晚年的一剂良方。中国古代儒者“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善,如佩兰惠”,强调“仁者寿”(《...  相似文献   
2.
老年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并顺利进行退休期的角色转换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前提,以生养心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我向内场,养老、爱老、敬老的家风与国风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辐射外场。  相似文献   
3.
论丧葬道德     
论丧葬道德刘喜珍丧葬是生者为死者“送行”所举行的一系列悼念活动的总称。它既是对死者一生的行为活动的总评,也是寄托生者哀思、减轻生者内心伤痛的一种手段。中国古代儒家主张“厚葬”、“久丧”。《荀子·礼论》云:“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延伸的辐射外场刘喜珍曾钊新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领域。道德延伸是指退休后继续进行道德社会化,将高尚的品德融入社会中,作为醇化社会风尚的一部分的活动。道德延伸不仅取决于主体对我向内场的“设置”与“修造”,也有赖于社会为道...  相似文献   
5.
在快乐中培养少儿的道德品行是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道德目标。在审美通感的基础上,通过道德移情进行理性灵魂的德性活动,是音乐教育培养少儿道德品行的心理机制。“执中”为善、积习成德是音乐教育培塑未来道德公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老龄健康公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的老龄健康不公平现象客观存在,主要体现为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医疗资源分配的差异性、老龄人口死亡率的差异性、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性。实现老龄健康公平是保障老龄健康权利的需要,是健康老龄化制度伦理建构的需要,也是全球人口共享健康资源和共同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老龄健康公平的社会伦理对策主要包括:促进医疗资源的全球公平配置、构建全球共享的老年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机制、推进代际健康机会公平和代内健康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7.
老龄道德资源是老龄道德品质及老龄道德文化成果的总称。老龄道德资源的代际传承是道德辐射与道德内化的统一。其伦理效力在于促进年轻一代的道德社会化,并通过道德资源的资本转化,推动实物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8.
健康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新时代老龄健康权利具有平等性、优先性、发展性。平等性是老龄健康权利的主体特征,它包含健康机会的代际平等和健康结果的代内相对平等,老龄健康权利主体资格及其平等性是由法律赋予并为法律所保护。老龄健康权是基于法权的道德优先权,其优先性主要体现在健康资源分配对老龄弱势群体的适度倾斜,它反映了法律正义和道德正义的有机统一。健康发展不仅指个体生命运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而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的趋势。老龄健康权利的制度伦理保障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协同推进,促进人民健康发展是其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