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中大脑皮层活动的记忆负荷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20名正常被试完成不同负荷客体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简称sp成分),实验发现:背侧前额叶在刺激呈现后的700ms到1400ms出现记忆负荷效应,高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显著负于低负荷任务;低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在左前额区(500~1800ms)、左前额-中央区(700~1800ms)、左中央-顶叶区(1000~1400s和1800~4800ms)、右前额区(1800~4800ms)和右前额-中央区(1400~4800ms)显著负于高负荷任务,出现记忆负荷效应,但这种负荷效应在左右大脑半球所反映的心理意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探讨阅读理解水平不同的被试前后两次阅读的文章结构与内容上的共同性对目标文章信息保持的迁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阅读理解水平的差异影响信息保持的迁移效应;被试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文章的结构特征与内容特征才会对文章信息的迁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执行器是工作记忆模型中的一个独立系统,它在工作记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的行为实验和近年来的脑成像研究通过不同的任务证实了多种中央执行加工的存在.而脑成像技术在探讨执行加工的神经基础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得认知神经科学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习的主流观点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记忆提取本身并不产生和促进学习。但最近多项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提取更能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时保持。本文首先对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实验证据做简要梳理;之后重点介绍关于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多种解释机制,主要包括:侧重于从理论机制层面解释的记忆失用新理论,强调内在精细机制的精细提取假设,以及解释保持间隔(长、短)与学习方式(重复学习、学习-测试)交互作用的基于分布的二分模型;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记忆提取作用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强调应从多角度揭示记忆提取练习促进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完成Stroop任务时的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以中文Stroop色字为材料,对颜色和字义任务中一致刺激和不一致刺激的脑电叠加平均,并相减(不一致刺激减一致刺激)得到差异波,比较各组被试的波形。结果发现:在顶区,初中生的P3比高中生和大学生更为正走向;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头皮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Nd4与Stroop效应和反转的Stroop效应有关,可能反映了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而Pd6则反映了对语义信息的再加工。  相似文献   
6.
刘兆敏  罗良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06,29(5):1258-1262
认知储备是个体通过使用不同的大脑网络使成绩最优化的能力,反映了个体认知策略的选择。它最初来自临床心理学的观察,即个体的脑病理或脑损伤的程度与其临床表现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包括储备和补偿两种机制。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水平、智力水平、健康状况、智力活动等都能反映其认知储备能力。对老年人和A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脑成像研究表明,个体的认知储备能力越强,延缓其认知老化(或AD)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走神包括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两种类型,元认知对二者的影响可能不同。研究使用两维度走神量表和元认知-30量表,对国内部分高校学生的走神和元认知(元认知信念、元认知加工和认知自信判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走神可以划分为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2)失控和危险感既能预测自发走神也能预测有意走神,但认知自信只能预测自发走神,认知的自我意识只能预测有意走神。说明元认知对自发走神和有意走神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类视空间工作记忆分离的证据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空间工作记忆系统是否可以分离及分离的内在机制是当前工作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神经心理学、潜变量、双分离、发展以及脑机制的研究所提供的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人类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在分离。一些研究进一步揭示,编码方式的不同和注意参与机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视空间工作记忆分离的两个主要原因。这篇文章对已往实验结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评价,指出了以往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兆敏  高伟伟 《心理科学》2020,(6):1348-1354
以3372名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毅力量表、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量表以及学业成绩测验,考察毅力(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检验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均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有意走神、自发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但两者的中介作用模式存在差异。有意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不同:兴趣一致性负向影响有意走神,有意走神正向影响学业成绩,坚持努力正向影响有意走神,有意走神正向影响学业成绩;而自发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对学业成绩预测的中介作用相同,即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均负向影响自发走神,自发走神负向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刘兆敏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3,45(3):276-284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共享记忆系统的信息表征网络, 关系密切。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长时记忆信息对工作记忆的长时语义启动和工作记忆对相关长时记忆信息的长时语义启动。结果显示:与新项目相比, 学习项(即长时记忆信息)对工作记忆的目标信息产生了明显的行为启动效应, N2潜伏期、波幅和P3潜伏期也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启动效应, 即, 学习项比新项目的反应时更短、N2和P3的潜伏期更短、N2更正, 但学习对非记忆项的影响不大; 工作记忆对相关的长时记忆信息也产生了神经启动, 表现在类别比较任务中记忆类信息比其他信息(即, 与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信息无关的内容)的N400更正。而且, 这种神经启动也会因刺激重复次数的增多而降低:与新项目相比, 学习项会使与之语义类似信息的N400更负。上述两种长时语义启动的存在及其ERPs的神经启动均为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使用共同信息表征的观点提供了证据支持。证据还表明, 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作用中注意是关键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