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夫 《天风》2009,(9):62-62
第六期《天风》在“媒体扫描”一栏中有一篇题为《忧心:乐于助人成‘另类’》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尤其是编者写的一段“随感”,觉得很有见地。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能让这个社会失去诚心和爱而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需要付出真善美,去融化假丑恶。既然那些人知道在教堂里能够获得更多一点的爱心,那就让我们这些基督徒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证明这一点吧!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令同时代的学者黯然失色。一天,他的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偷偷地议论说,老师的学问如此之深,名气如此之大,和他生在同一时代,真是个悲剧。说着说着,一个个都唉声叹气,唏嘘不已。一个学生悲观地说:“月亮太明,星星就不亮了。老师就是一轮明月,我们都是光亮微弱的小星星。“  相似文献   
3.
几乎是一瞬间的工夫,我们就从半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走进了全开放的商业化时代,人的个性、价值也获得了充分展示和发挥的空间。人力资源的自由迁徙流动也成为现实。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已不再是一种做人处世艺术,而上升为一种关乎国运民生的社会主题了。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佛     
今年是佛历2550年,释迦牟尼诞生至今已经2550年了!当今世界上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到拜佛的普通人,都对佛怀有崇敬、感恩的心情。“众牛难度誓愿度”,佛就是为度众生而来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在佛面前都是平等的,众生对佛的敬仰十分自然。但是人们心中对佛的认识与理解却同各自不同的因缘并不一致,关于这一点我想得很多。陈秉之先生曾多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工作,作为教务方面的负责人他接触到了大量现象与事实,同时也深深地认知了佛祖的深意。他写道:“巍巍足下俯群生,室盖幡幢簇众神,倘使当年身  相似文献   
5.
一 无锡马山有祥符古寺的遗迹,祥符禅寺原名灵山庵,几经兴废至宋祥符年间改名为祥符禅寺。如今此地还留有千年银杏、八角井、白莲池、梅椿、石墩、香积厨等遗迹。遗存的古物反映了人间兴衰无常的历史,印证着今天香火的鼎盛,在佛脚下感受佛光普照的兴旺。  相似文献   
6.
李家振 《法音》2005,(6):16-20
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居士逝世转眼就是五年了!1996年1月,他曾大病一场,几乎离去却又回来了。历经生死,他口占了一首诗: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这是他真心的流露,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就是这样精进不息。他常常问别人:“你信佛吗?”有人立即给予肯定的答复,也有人红着脸支吾起来。答复肯定的人不一定真明白“信”字的内涵,支吾难言的往往是既不明白信佛是怎么回事,又不愿随便敷衍的老实人。赵朴初居士对这个“信”字是认真而明确的。他说:“信,首先是对佛的信任,然后认真去理解,理解后便要去行,最后从行…  相似文献   
7.
忆周老     
李家振 《法音》2005,(11):35-36
周绍良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我一向很敬重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不理解他。这固然有年龄、工作关系带来的差距,也有我对佛教在信仰与文化上的浅薄有关。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所长,是我的直接领导。他知道我学过音乐,曾让我研究明永乐年间钦定、由南北曲组成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集》。我听后不以为然,觉得这种课题太陈旧,与现实距离太远,甚至认为他保守,有点迂。那时我发现他对工作和生活中许多杂事常常视而不见,对人们有兴趣的流言蜚语充耳不闻,也听到一些人私下议论他,说…  相似文献   
8.
第六期<天风>在"媒体扫描"一栏中有一篇题为<忧心:乐于助人成'另类'>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尤其是编者写的一段"随感",觉得很有见地.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能让这个社会失去诚心和爱而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需要付出真善美,去融化假丑恶.既然那些人知道在教堂里能够获得更多一点的爱心,那就让我们这些基督徒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证明这一点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医学,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家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汲取了天文学、物候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以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方法;以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诊法学说、辩证学说、预防学说、治则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及医学心理学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中国医学理论体系;建立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中医研究热点体质学说的兴起,从中医体质学说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根据个体体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调养、治疗方针,将会为心理干预的本土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将从中医体质对心理素质的认识、心理健康问题与中医体质的关系、运用中医体质干预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