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福建闽清金沙堂张圣君信仰的个案考察,探讨在当前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民间信仰是如何做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主动适应,指出张圣君信仰作为传统农业神在当代的复兴除了国家政治大背景的宽松之外,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行为惯性、地方化的阐述和期望、与时俱进的信仰民俗,管理人员注重信仰联谊、文化层次的提升并积极参与地方的现代化进程,是传统农业神在当今成功转型和复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涌现了大量的民间教派,康雍年间,先天教1脱颖而出。光绪年间,先天教从福州传入莆田地区,民国时期是先天教在莆田发展的鼎盛之期。经过建国初期的"极左"冲击,莆田地区的先天教依然顽强蛰伏,并延续至今。现在,莆田地区的先天教有30多佛堂,基本上以女性的斋姑为主,仅个别佛堂还保留一些先天教的经典文献。面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就业和生存平台的多样化,弃婴渐少,先天教人才凋零后继乏人,关门的斋堂在在有之,其式微没落之势不言而喻。加上正统佛教的竞争,年轻的斋姑进入佛学院后纷纷皈依三宝,空门化是自称"佛堂"的先天教不可抗拒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金幢教自创教之初就杂糅了儒、佛、道三教的思想,教义教理上外佛内道的特征显著;在信仰体系上,金幢教迎合了中国传统的多神崇拜观念,既崇拜本教的神明和创教祖师,又崇拜佛教和道教的某些神明;在组织结构上,与其他民间宗教有很大不同,祖堂和分堂的关系错综复杂,分堂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宗教仪式方面,金幢教的仪式种类十分丰富,外佛内儒的仪式过程相对繁复.目前莆田金幢教约有近180座佛堂,主要分布在沿海乡镇.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今天,金幢教也面临着教内分派传教、各自为政,佛堂首领及信徒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吸收信徒越来越困难的问题.可以预见金幢教的传教脚步将日趋缓慢,但是还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其将与民间信仰结合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4.
张圣君信仰的形成约在两宋之交。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被民众神化,是在唐宋之际福建造神浪潮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宋代张圣君信仰的文人化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献记载者的身份和当时社会背景有莫大的关系。进入明清,张圣君信仰的俗民化特征日趋明显,在传说和民俗方面则不折不扣地体现出农业神信仰的实质。张圣君由人而神的过程在造神时代也只是沧海一粟,而他能在众多的神灵中脱颖而出,信仰突破原有的空间、地域,辐射到更加广袤的地区,其传说和在信仰基础上形成的民俗对其助力甚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大陆民间宗教信仰①的复兴引起了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影响深远的民间宫庙成为有关部门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在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以福建为中心,介绍当前民间宫庙不同的管理模式,指出其管理中存在难度,并就如何完善管理提出建言对策,首先必须要摘除对民间宗教信仰的歧视、尊重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传统和客观存在,并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民间宗教信仰以合理、合法的生存空间,因为保证宗教文化生态的和谐平衡不仅是政府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从宗教生态和谐平衡的角度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宗教信仰的"复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专家学者们从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视角加以探讨,成果最为丰硕者首推妈祖文化的研究。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6年3月,"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妈祖信俗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学术界对妈祖文化的研究迅速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传播、管理等各个交叉领域,从跨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成为一种趋势,各种妈祖文化开拓性研究成果正合时代之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建晓教授的专著《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治理视野》(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从乡村治理这一新颖的角度着手,把妈祖信俗的学术研究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