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遥寄那段情     
空虚时刻,无疑是我最痛苦的时刻。昏暗的窗口,绵绵秋雨伴着冷风卷着零星的枯叶飘进来,屋檐上掉下的每一颗水滴都毫不留情地肆打着我每一根痛苦的神经。我的思絮在霏霏秋雨中飘向天宇,飘入那充满歌声与爱意的萍的世界。萍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歌唱得特别好,人也长得很漂亮。她总是沉默寡言,老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成熟中露几分忧虑。  相似文献   
2.
以明朝以来流传最广的宗宝本《六祖坛经》为蓝本,分析了六祖慧能大师所云"止恶行善"与佛教持戒、功德的内在关系,揭示出《六祖坛经》般若观照下的"止恶行善",即是持戒。学人若不能做到"心平",则应"以戒为师";而只有在般若观照下"三轮体空"无执的布施行善,才能是功德,否则不可将福德变为功德。  相似文献   
3.
何小平 《法音》2008,(1):10-15
一、发心决定得戒品位的高低发心,本义是说发誓愿以求一切诸佛种子之无上菩提心;平常说的发心,其实说的是一种誓愿,亦即是一种内心的向往。誓,其要义是自制其心;愿,乃为随心而求、志求满足。发心大,愿力就大,就能与佛菩萨的本愿契合,可速疾成就无量殊胜功德;发心低下,愿力就低微,不仅受戒时难以领纳戒法,而且持戒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行就难以成功。虚云老和尚在"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讲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