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雅婷  伍麟 《心理科学》2022,45(5):1267-1272
抑郁症患者倾向于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带有抑郁信号的推文。基于这些文字信息,借助自然语言处理进行分析,提取归纳用户的语言特征,可以预测潜在用户的抑郁症状况。由于隐私信息的敏感、相关技术的不成熟等原因,出现了诸如信息获取与隐私侵犯、算法偏见与信息误判、信息权利与信息利益、责任界定与权限模糊等现实问题,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掣肘。进行算法技术升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伦理约束等是避免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岩  伍麟 《心理学探新》2019,(4):308-313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具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具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具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架构理论。今后的具身道德隐喻应更多的探讨跨文化的差异性,丰富道德隐喻具身维度的内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引入道德隐喻的影响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3.
4.
伍麟 《哲学动态》2008,1(1):90-94
胡塞尔较早提出"现象学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一词,他于1925年夏做了关于现象学心理学的一系列演讲和论述,后由W.比梅尔编辑人<胡塞尔全集>第九卷,卷名<现象学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座稿>.  相似文献   
5.
侯春娜  伍麟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13,36(1):103-10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文化性家庭环境与责任心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与中介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责任心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1207名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12.0、AMO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通过责任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2)文化性作为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变量,其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对责任心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并通过责任心中介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948名贫困大学生为正式被试,调查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最小空间法验证,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四个因子组成,包含24种积极心理品质。量表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四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1.16%。异化系数为0.19,区域指数为0.96。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调查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工具。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三个因子方面,贫困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得分。感恩、善良、爱心、虔诚和公平是贫困大学生优势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审美、领导力、好学和坚持是其弱势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张璇  伍麟 《心理科学》2013,36(6):1333-1338
上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研究信任的“不对称性原则”,即失去信任比得到信任容易。十余年来,不同研究者从信息类型、灾害类型以及先前态度等方面对信任的“不对称性原则”展开了继续探索,认为信任的“不对称性原则”是有条件的。另有一部分研究者直接从信任的结构对“不对称性原则”进行了反驳,认为信任应该包括社会信任和信心,社会信任基于共享的价值观,是对称的;信心基于客观的行为标准,是不对称的。信任研究应该针对社会信任这一维度。之所以会出现“不对称”或“对称”的矛盾,主要是由于信任结构的不一致。前者将信任看成是一维的,而后者认为信任是二维的。这就推动了信任的理论结构探索和启发式研究。通过对信任机制的研究,风险管理者和专家能够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制定相应的提高公众信任的措施,推动科技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提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老化研究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是基于老化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理论。总结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框架,并对目前有关此理论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整理概括,最后指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在注意和记忆活动中存在着“积极效应”现象,即对积极材料的加工维持得较好,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偏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时间的认知评估影响情绪目标的选择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研究发现信息的加工方式与“积极效应”有密切关联,当控制加工时,“积极效应”出现;而自动加工时,“积极效应”消失。“积极效应”受到时间认知的控制,也受到认知资源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目前,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利用先进设备与仪器研究老年人认知活动中的“积极效应”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国外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口过度增长和人类过度消费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直接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环境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当前,环境心理学家应更多与环境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官员接触和对话,促进正确环境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同时环境心理学家应在人的环境知觉、环境压力和生活质量;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和组织文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