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癌症化疗患者的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较之躯体护理更具挑战性,表现为沟通难做、效果难评、学生难带、绩效难考。作者尝试一种模式,把护患沟通的各环节工作流程化、任务表格化,即首先按精心设计的流程及内容完成针对性调查,找出影响与患者沟通的有关因素及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一沟通,实现护患沟通的个体化和差异化,同时使护患沟通环节工作有模式、效果有评价、教学有路径、考核有标准。  相似文献   
2.
于桂芝 《学海》2011,(6):5-9
中国社会的实践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交织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逻辑就是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由此决定的实践需要的发展规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成功转换的角度,探讨以实事求是为理论硬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展开,力图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癌症化疗患者的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较之躯体护理更具挑战性,表现为沟通难做、效果难评、学生难带、绩效难考.作者尝试一种模式,把护惠沟通的各环节工作流程化、任务表格化,即首先按精心设计的流程及内容完成针对性调查,找出影响与患者沟通的有关因素及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一沟通,实现护患沟通的个体化和差异化,同时使护患沟通环节工作有模式、效果有评价、教学有路径、考核有标准.  相似文献   
4.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编辑部主任王德顺,编辑高峰于2010年9月16日至2010年9月21日走访了天津、济南、郑州和南京的临床专家学者,通过与临床专家的座谈,认真听取了63位专家对临床决策论坛版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座谈必将对今后临床决策论坛版的发展大有裨益。此次走访,希望工作在临床一线专家对如何将杂志办得更好提出宝贵意见。专家们重点针对《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圆桌会议和诊治指南栏目走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进行了讨论。通过几天的走访座谈,基本达到了此次出行的目的,大致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简论胡塞尔的意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论范畴内,康德的理性批判开创了认识论的真正反思时代,但他的提问水平还没有满足彻底前提批判的要求,不是在意识存在中寻找观念建构的根据,而是把意识看成自我的认识工具和作用对象,在逻辑层面上确立自我的认识机能。其缺点暴露在“统觉”描述和范畴的“先验演绎”困难上,不能说明一种逻辑机能何以构造对象和何以切中存在对象。胡塞尔的现象学在直接的意识构成中探索认识活动的原理,力求克服康德理性批判的困难。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考似乎陷入泥沼,终其一生未能真正展开现象学哲学建构。尽管前后经历了描述心理学、描述的本质心理学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时代主题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需要的变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断进行选择、运用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核心.而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实践需要是不断选择的依据,探索正确的实践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理论创新的目的,取得实践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检验标准.在实践中提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于桂芝  刘晓庆 《学海》2006,1(1):197-199
安启念教授翻译的B.伊诺泽姆采夫的《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由导论和正文(六章)构成,宗旨是在对马克思社会理论与西方学者后工业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俄罗斯学者对后工业社会所做的新的概括和回答。这是一部反映俄罗斯学者关于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创新之作。循着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俄罗斯同西方学者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差别以及俄罗斯学者眼中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这一思路,笔者发现了一片与西方学者所描述的世界迥然有别的学术天地。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20世纪的…  相似文献   
8.
于桂芝  郭瑞涛 《学海》2008,1(3):11-16
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实践越是复杂,时代变革越是强烈,就越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思想.今天中国人需要的是解放的哲学,是解放中国人精神的哲学.人的精神解放既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以人的自我解放为历史前提,以人的生活境况为现实依据,以人的精神解放为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的.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解放理论的实质、路径以及研究这一理论的重大价值又是什么?笔者循着这一研究思想在本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于桂芝  傅晓宇 《学海》2007,3(1):200-203
安启念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一书,运用诠释学方法解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最根本问题,通过全书上、下编共十六章的内容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