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周易》古经是一部筮(算卦)书。成书于殷周之际。这部古老的典籍,虽是直接为占筮迷信服务的,但它如实地反映了殷周之际,乃至更早年代的先民们的思维水平。弄清楚它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对搞清中国古典哲学辩证思维的源头,搞清我国科学思维的萌芽产生的年代,以求把先民们的智慧之光转为今天的思维力量,不无意  相似文献   
2.
《周易》中的道德观,由“成德为行”始,到“盛德”、“至德”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不断深化的道德修养体系,其实质是谆谆告诫人们要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目的是把人们培养成具有“至德”的君子。  相似文献   
3.
韩国有着悠久的学《易》历史,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其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是高丽末期、李朝初期的哲学家权近。他在中国易学家周敦颐《周氏太极图》的影响下,创制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天人心性合一之图》与《周氏太极图》的轮廓大体相同,都是黑白相间、酷似人形,反映了太极为本、阴阳互补、天人合一的特征。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将伦理、心性等问题纳入易学体系,完成对前者的超越。由此可见,中韩易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有借鉴和吸收,又有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易经》中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相似文献   
5.
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方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