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五孝"为《孝经》中的五章,本指庶人至天子五种不同等级的行孝方式。马一浮《孝经大义》将"五孝"这一政治性较强的内容转化为伦理性的解释。以儒家的德位合一理想为前提,通过"爵名皆为德名"的论述,将"五孝"的政治意涵置换为道德意涵。又借助佛教的俗谛、真谛之说消解了困扰历代儒者的有德者无位这一伦理问题,通过分析正报、依报的不同,指明内向的道德修养方式。用道德意涵统摄政治意涵,以伦理德性的提升为目的,成为马一浮《孝经》解释的基本方向。道德语境中的"五孝"为儒者修身进德提供了经典依据,并体现了《孝经》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一浮的易学思想以"三易"为核心,"三易"即不易、变易、简易。马一浮既将"三易"看作理解《周易》文本的枢纽,又将其扩展为认识世界、探究人心的关键性范畴。通过对《易》之三易和心之三易的分析,马一浮检讨了诸种错误认识:就《易》的内在结构而言,他针对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强调变易和不易的联系,提倡"得象尽意"的简易之用;就认识世界而言,他针对断见和常见,强调不易和变易不即不离的关系,提倡简易指向的非断非常的正见;就理解人的心性结构而言,他针对陆王的"心即理",剖析心性层面不易、变易、简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倡程朱的"心统性情"和"性即理",并由此在朱陆之间进行了取舍。马一浮以"三易"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是其经学思想的终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