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分类与系统论自有了科学以来,自有了欧洲哲学以来,人们就梦想着科学的统一,梦想着能有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即使在科学哲学创立之前,希腊人的思想就发展到了这一步,即认为甚至科学和哲学也能构成一种哲学的统一。这种观点的影响早已烟消云散了。今天,在这种观点一度占支配地位的那些领域中,我们不断发现了一些未曾阐述清楚的经验关系和系统关系。我们不再讨论科学(与或不与哲学)的统一,而是讨论学科性、多学科性和学科间性,抚昔追今,我们所探讨的知识秩序已不再能用知识本  相似文献   
2.
对于有关常识和诸如“理性”、“真理”和“实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范畴来说,错觉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检验案例。我的目标是,通过与弗洛伊德的遗产和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精神病学研究成果进行某种交锋,分析这种错觉所具有的各种富有悖论色彩的形式,从而阐明构成了它那些特定的时间化、概念化和论证样态之基础,并且为这些样态确定方向的逻辑。就英语而言,人们也许是在“幻觉”的意义上使用delusion(错觉)这个术语的,不过,它也可以被用来表示我们在罗曼诸语言之中称之为“delirio”或者“d啨lire”(这两个外来语在这里均指“迷狂”之意,前者是…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前,张梦雨也只是一个平凡甚至有些卑微的小白领。她毕业于一家专科院校,拿着一纸简历在人才市场和众多名牌的毕业生一起竞争一份工作。最终,成为一家外企的员工。  相似文献   
4.
不信的范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此种现象历史悠久而显著。例如,如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这样的古代哲学家就是不信神者,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如霍尔巴哈和狄德罗则公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即使在中世纪,也存在着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潮流。而且,在西方世界的文学作品中:在马克·吐温和阿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的作品中,在雪莱、拜伦和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在萨特和屠格涅夫的著作中.也可以发现不信神的思想表达。⑤今天.从荷兰到新西兰,从加拿大到中国,从西班牙到南美洲.不信者比比皆是。⑥  相似文献   
5.
当麻曼陀罗     
稻垣久雄 《法音》2004,(5):i001-i004
~~当麻曼陀罗@稻垣久雄  相似文献   
6.
回首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许有一点点的成绩,权作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81岁高龄的波来·强巴洛珠活佛,是西藏察隅格杰寺一世波米活佛,藏传佛教拉然巴格西,曾任西藏佛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迎牟尼佛像前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上,亲手掣出第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并为第十一世班禅剃度、取法名、任经师。目前居住于拉萨大昭寺,并为该寺高级学经班喇嘛讲授佛教经典,致力于培养佛学造诣高深的藏传佛教后备人才。日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波来大师在大昭寺僻静的僧舍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8.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高级讲师格雷林(A.C.Grayling)博士于1987年3月27日—4月5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3月27日至4月17日在京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就分析哲学  相似文献   
9.
序言自古以来,日本人总是在积极地吸收着儒教、佛教等各种来自海外的强有力的思想。这些强有力的外来思想都具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即追求普遍真理。具体来说,无论是儒教还是佛教,它们都在追问:世界为何物?人为何物?人应当怎样生活?道德、宗教、政治、艺术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它们各自认为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某种法则。也就是说,这些外来思想都是追求并努力提出某种适用于全人类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则。纵观以往日本的各个时代,由于受到地理风俗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的制约,日本人在接受上…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哲学     
科学的哲学是一个思辨的探究領域,需要深入研究它。不能以某一旣定的哲学来解释科学,也不能在科学的理解中排除哲学。哲学是比任何其他观念系統都更一般的一种观念系統。哲学的理論提供选择科学理論的背景。科学底形而上学前提的探索,科学方法的邏輯,科学家的认識論,科学結論的伦理学都属于科学哲学。为了表明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別,科学可以定义为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观察、假設和实驗的方法,指导人們在探索实体时获得趋向、規律和原因,导致对事件的預見和对現象的控制,在发展的高級阶段上包括用数学陈述的重言式,用工具发現的材料,导致取得自然規律的知識。当人們考察了事实的世界和邏輯的限制而且表明了它們是怎样相适应地連結在一起时,就已发現了一种研究科学的哲学。那就是事实之間的关系,以及由之所喚起的邏輯所包含的东西。哲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某种东西,而是我們借助于它而进行理解的某种东西。知識的获得只有两个起点:归納和演繹。方法所依賴的公理并不是为研究者以一种自觉的方法作为前提而审慎地提出的,而毋宁是为他所实行的方法所认定的。科学分为三个部分:領域、方法和規律。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它研究領域以发現規律。这里考察的科学的哲学公理有:領域的形而上学的前提;方法的邏輯公理;科学家的认識論的假定以及規律的伦理原則。 領域的形而上学的前提是从方法的研究中得出的那种前提。有以下的公理:自然即同一的諸实体;实体的相似、差异是无限的;因果关系依賴于整体的层次;因果律是說明性的。方法的邏輯公理来自事件的邏輯。观察是察看事物之間区別的方法。它导致槪念的形成。归納是构成理論的。检驗假設符合的标准是工具性的。检驗理論一致的标准是数学的。检驗規律应用的标准是有条件的。科学家的认識論的假定有三个主要部分。(一)可知对象的认識論上的假定:外部世界是不依賴于认識者的;不齐一性构成了认識中的干扰;精神和外部世界是相似的。(二)认識过程的认識論上的假定:随着知識的增长,可知的东西远离着主体;发現的秩序不同于自然的秩序;感觉是能在实驗上計划的;結构是制造感觉的結果。(三)知識的认識論上的假定:关系的知識的增多快于质的知識;知識为在其获得中所应用的技术所限制;語言从来不能完全胜任地代表世界。科学的伦理原則:就其为应用而言,科学力求为要在这个世界上过美好生活而作准备;科学力图提供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科学在社会中的首要效果是加强科学之外的社会行为,次要效果是使社会趋向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