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89篇
  143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i Lin 《Synthese》1989,79(3):473-488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ZFC axiom system is consistent, the following are proved: (a) there is no system whose object set consists of all systems; (b) any system is not an object of itself; (c) any system is constructed with basic elements (elements which are not system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epistemology are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eory so-called science of science; the existence of basic particles in the world; and the existence of absolute truths.This paper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Auburn University, presented atThe 20th Annual Spring Topology Conference, entitled The ZFC Axiom System and Problems in Epistemology.  相似文献   
2.
自尊与人际互动:理论、研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我确认理论开展的大量研究,有助于理解自尊对人际互动行为的调节作用。然而,研究者对自尊的测量工具不尽相同,筛选实验被试的标准也不尽一致,实验范式忽略了对实际人际互动情境的操纵,单纯采用人际选择反应作为测量自我确认的指标,因而难以形成具有整合性的理论模型。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在编制合适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置于整合性实验范式下开展研究,同时采用对人际评价信息的认知判断和对评价者的交往选择的双维指标,以全面揭示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自我确认过程的相对作用及其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灵魂才能因此宁静而健康.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生活的生产实践表明,分工是交换的前提,交换是分工的实现,这就是现代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在此事实基础上构建的市场经济体制,其管理理念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1]。本文首先分析阐述了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揭示了“信用”是承诺者之间能量均衡与博弈的结果,既具有丰富的道德理性又具有明显的功利要求。文章进而通过对信用体系维护的动力因素及其与市场主体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政府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把政府置于经济利益之外,使之具有超脱于市场各成员的地位;同时,信用体系的创立和维护并不必然由政府主导,而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合意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冯源  苏彦捷  张莉 《心理科学》2006,29(3):757-760
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一直有争议,本文从行为实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现:3岁以前的儿童表现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特征,对他人比较宽厚;3岁到4岁之间随着心理理论的增长,表现出道德水平下降,心理理论和道德水平两者之间出现交互作用。5岁以后的儿童由于心理理论的逐步完善,显现出越来越明确的“镜子行为”,即: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对我不好,我就对谁不好;原有的善性被外界恶性刺激掩蔽。  相似文献   
6.
军医大学人文教育需求的实证研究,以第三军医大学2005级7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初步探讨军医大学学生对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调研中还发现,学生对医学人文科学抱有浓厚兴趣,认为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是未来医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Unlike some western scholars who limit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ity and its source to conceptual, cultural, value,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Marx pointed out that modernity came mainly from modern production system.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his time, Marx explored various aspects of modernity and pointed out that modernity was inherent in the logic of capital, resided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rose in social conflicts and segmentation, and presented itself in a global horizon. The logic of capital,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are fundamental in Marx’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modernity. Marx’s ideas of modernity are methodologically signific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Zhongguo Shehui Kexue 中国社会科学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05 (4) by Xing Lijun  相似文献   
8.
王弼易学有三个特点,即条例义理化、形上本体化、具有内在性。朱熹在少年时用数年时间研习立于官学的王弼易学,从而受到了王弼易学思想的深刻影响。王弼的太极学说是朱熹太极本体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传统药物治疗认识中的许多误区影响人们对疾病的合理治疗.积极宣传药物治疗新理念,普及现代药学知识和理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药物治疗的认识水平,是避免出现药物治疗认识误区的主要手段.应加强宣传力度,带领群众走出误区,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