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低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照顾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子关系交流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损伤人际交往能力、导致问题行为增多。现有研究采用取代假说、多任务操作理论以及依恋理论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探讨儿童对父母手机使用行为的看法以及移动设备对亲子互动可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基本需要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攻击问卷,对北京市六所本科院校的864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的抑郁和攻击性,负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2)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抑郁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导师排斥感知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排斥感知越强,基本需要的满足水平越低,进而导致研究生的抑郁水平越高、攻击性越强、生活满意度越低。即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40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究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2)自尊在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间接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友谊质量高、低水平下儿童期虐待对自尊的预测作用均显著,但友谊质量较高的青少年群体中儿童期虐待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以道德推脱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776名员工的调查,探讨了德行领导对员工不道德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影响及道德推脱在这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德行领导会抑制员工不道德行为的产生、促进员工利他行为的出现;(2)道德推脱会促进员工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抑制员工利他行为的出现;(3)德行领导通过道德推脱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的不道德行为,通过道德推脱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5.
运用元分析技术, 探讨了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41项研究的44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研究标准, 被试总人数为24536名。元分析结果显示, 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35, 95%CI为[0.30, 0.39]), 文化背景、数据特点、道德推脱问卷类型、攻击行为类型、年龄阶段会对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但出版情况、被试类型不会对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道德推脱是攻击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368名男性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交往不良同伴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交往不良同伴与男性未成年犯的道德推脱存在显著正相关(γ=0.29, p<0.001),与攻击行为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γ=0.32, p<0.001),同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γ=0.45, p<0.001);(2)交往不良同伴会对男性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γ=0.34, p<0.001),道德推脱也会对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γ=0.44, p<0.001),同时,道德推脱在交往不良同伴影响攻击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属于某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 以及这种意识对个体情绪、情感的价值与意义。当前, 社交网站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改变了传统社会认同的环境。主要体现在扩展社交范围、促进信息交换、提供表达舞台、允许隐私设置和提供多重选择这五个方面。社交网站在个体社会认同的建构、表达、管理、重构和建立归属感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仍需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上做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照顾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子关系交流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损伤人际交往能力、导致问题行为增多。现有研究采用取代假说、多任务操作理论以及依恋理论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探讨儿童对父母手机使用行为的看法以及移动设备对亲子互动可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