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健将级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上海市31名(其中男17名,女14名)年龄在19—29岁的健将级运动员,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篮球、手球、棒球、技巧、射箭、跳高、撑杆跳高、跳远、标枪、中长跑、短跑和十项全能等。为了揭示他们的智商(IQ)和智力结构,我们运用了我国修订的韦克斯勒成人量表对他们逐个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表明:(1)所测健将级运动页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的平均值都在105—110之间,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2)智商值达到120以上的运动员,他们的技能水平也相应地较高,特别是十项全能、技巧和篮球运动员;(3)健将级运动员的智力结构是全面和完好的。  相似文献   
2.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不同背景照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不同对比度的兰道尔环的辨认进行了实验。主要结果表明:(1)视觉作业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视标大小、对比度和背景照度这三个变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视觉作业水平一定时,视标大小、对比度和背景照度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代偿关系;(2)以中国人为被试的RCS结果与国外欧美人为被试的CIE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在低亮度范围内要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APPLE Ⅱ微机控制的同视机,选用医用三级检查图片中的彩色和黑白两种立体图对,对30名被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在同视机条件下,当双眼图象交替闪烁相位的交替频率平均在7Hz以上时,双眼立体视觉形成。(2)双眼刺激交替呈现时,彩色图对的立体感闪烁融合阈值约为33Hz,黑白图对的立体感闪烁融合阈值约为25Hz,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001)。  相似文献   
5.
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测验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艳红  朱滢 《心理科学》1997,20(3):217-221
本文以96个中国汉字为材料,使用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测验方法,对20名被试进行6组分测验和最后所有汉字的总测验。发现自由回忆分测验中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总测验出现负近因现象;线索回忆分测验也表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最后的总测验没有出现负近因现象。上述结果验证了Bjork和Whitten(1974)提出的顺序或情景理论。  相似文献   
6.
追踪作业中几种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模拟追踪作业情境下 ,对主任务绩效测定、主观评定和若干生理测量在心理负荷评估中的敏感性进行了实验。实验采用重复测量的被试者内设计 ,2 0名被试 (男女各半 )在六档负荷下分别从事五分钟追踪作业。所选用的指标有追踪作业平均误差距离、追踪警告次数、主观负荷评定、心率、心率变异和血压。结果发现 :1主任务绩效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最高的敏感性 ,主观评定次之 ,心率变化率和心率变异变化率也随负荷变化 ,血压指标随负荷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2除血压指标外 ,其余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 ,这提示它们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统计方法面临的挑战: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春彦  朱滢  李斌 《心理学报》1997,30(2):130-136
利用计算机构造实验组和控制组总体,进行传统统计方法与元分析比较实验研究。在实验组总体高出控制组总体0.50个标准差的提下,传统t检验的统计检验能力(P)仅为为41%;而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与计算机构造模型有很高的一致性从而提出元分析方法在进入心理学实验研究和证实理论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传统统计方法面临挑战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整体汉字字形识别过程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用微观发生范式探索了整体汉字和人工字的字形识别过程 ,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1真字和人工字的正确提取率随呈现时间增长而提高 ,字形刺激的特征提取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 ,字形识别加工受字特性 (真字与人工字 )和笔划数因素影响。2在以“十”为骨架和以“囗”为包围结构的字刺激中经常首先提取“十”或“囗”,而且首特征“十”或“囗”的提取不受字形熟悉性影响 ;笔划数变量仅对含“十”特征的字刺激的首特征提取产生影响。3在以上两类汉字中 ,“十”或“囗”作为首特征提取促进了字形识别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实验鉴定了常规的启动效应计量方法的有效性程度,并为客观地计量启动效应,创用了“超意识广度法”、“二次比较法”等.结果发现:(1)如被试数量较少,以不同补笔率为“基线值”所求得的启动效应之间发生显著差异的可能性存在;(2)超意识广度法能克服“阈下呈现刺激法”“分散注意法”的不足,为内隐记忆提供有利的识记情境;(3)“二次比较法”能为正常人内隐记忆的存在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证据,并能客观、精确地计量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