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道教仙境观念世俗化的几种基本表现方式,如仙境地理观念的改变、仙境的象征化和美学化以及这类变化中的道教观念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留下的明显痕迹。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道教宗教观念在世俗化大趋势下所产生的种种演变以及随之而来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3.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political advertising frames on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people generate in response to campaign advertising. Preparing and conducting this investigation involved the use of a multiple‐method strategy. Content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advertising frames (i.e., candidate theme and ad hoc issue advertisements) and two experiments separately induced political cynicism and politician accountability.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which they read and responded, using a thought‐listing technique, to candidate theme or ad hoc issue negative advertisement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generate cynical comments and hold politicians accountable for the country's ills when reading candidate theme advertisements than ad hoc issue advertis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contributes to a political climate of cynicism and may function to erode the electorate's overall trust in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4.
应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新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内隐联想测验在对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以及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内隐联想测验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它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内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肖前国  张凤华  苟娜 《心理科学》2012,35(3):588-594
本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探讨了被试在经典的十文钱问题以及与其异质同构的组团旅游问题中的推理情况。实验1通过调查法发现,被试在十文钱异质同构问题中表现出了与十文钱问题同样高的错误率,属于推理错觉问题。在此基础上,实验二、三就其推理错误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发现:(1)题目表面特征的弱化能显著提高被试的推理成绩。(2)批判性思维意识与批判性思维技巧的线索提示能显著提高被试的推理成绩。  相似文献   
6.
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经验对当前任务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的研究是内隐记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启动效应在认知行为研究、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以及功能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回顾。在简要评述启动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于启动效应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指出建立清晰的概念和构建更有解释效力的理论模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广东新会人,居白沙村,故称“白沙先生”。在传统中国哲学史上,对他的学宗“自然”、倡言“自得”、“静养端倪”等哲学思想的认同,确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毁誉参半”,但对其开创性、独特性和深刻性的认同却几成公论。王畿曾指出:“愚谓我朝理学,开端还是白沙,至先师而大明。”[1]黄宗羲也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2]刘宗周说:“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自得故资深逢源,与鸢鱼同一活泼,而还以握造化之枢机,可谓独开门户,超然不凡。”[3]这都是对陈献章哲学的学…  相似文献   
8.
9.
郭忠华 《现代哲学》2008,(1):99-103
考察吉登斯庞大的现代性理论体系,信任关系是其内在的连贯线索.在他看来,信任是个人本体安全系统的基础,是本体安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联系纽带,信任关系以个体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为前提.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导致信任关系也从"地域性"信任关系向"脱域性"信任关系转变."脱域性"信任关系建立在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的基础之上,它使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运气"态度、"实用主义"态度、"犬儒式悲观主义"态度等.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意义既体现在其研究方法上,又体现在它对现实的警示上.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中的许多神仙形象都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从道教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神仙形象也正是道教世俗化的产物,是“神仙”由单纯的宗教象征进入到世俗领域和普通人生活时的一种变化。本文在这一宗教背景下,探讨了明清小说中神仙形象复杂性和多元性这一文学现象与道教世俗化过程中道教神仙体系对民间神灵的吸收及改造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