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12年   1079篇
  2011年   1219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866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8篇
  1965年   14篇
  1963年   19篇
  1962年   13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59篇
  1957年   56篇
  1956年   64篇
  1955年   49篇
  1954年   38篇
  1953年   33篇
  1952年   29篇
  1951年   35篇
  1950年   23篇
  1949年   33篇
  194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当今许多预言家宣布说,哲学的终结即将到来.他们以多种声音、语言和语调传播他们的断言.尽管他们在意识形态和地理上参差不齐,但他们似乎享有一个共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60年代后期,心灵哲学家(或译心智哲学家)之间曾有一场大争论,关涉哥德尔定理的不可判定命题是否为下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理由的问题:人脑在计算上天生地强于任何从原则上说可以构造出来的机械的(即非人类的)计算自动机。应予注意的是:这场争论产生于这样的时刻,当时人们公认计算自动机的具体例证是冯·诺意曼型的串行的,顺序操作的数字计算机。如今,W.D.希利斯(Hillis)已经发明一种具有完全相异结构的计算自动机,即所谓的“连接机”  相似文献   
4.
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部新著,是《科学、世界观和生活》丛书之一。它阐明了可以揭示哲学在世界观中的作用的许多问题。正如本书序言所表明的,作者的出发点是:马列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是形成先进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Three experiments are reported that examine whether fast finger-tapping sequences are entirely planned before execution starts (advance planning), or if they can be started while planning is still under way (distributed planning). Subjects performed finger tapping sequences of three to eight taps at a high rate, under both simple and 2-choice reaction time (RT) conditions. The sequences differed in the location of an accentuated element within them. The RT to choose between sequences with different accent locations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as an inverse function of the time-distance between the initial tap and the first point at which the alternative sequences differed. The shortening in choice reaction time (CRT) was never accompanied by noticeable changes in the inter-response times or force patterns of the tapping sequences. The RT to initiate sequences with accent location known beforehand (SRT condition) showed, in two of three experiments, a weak decreasing trend as the accentuated tap shifted awa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quence. The SRT results suggest a possible predominance of advance planning when the same sequence is repeated over a series of trials. The CRT results are taken as evidence that planning of the sequence beyond the unpredictable tap could be distributed before and after sequence initiation. Several factors are discussed that may influence the balance between planning in advance of, and planning in parallel with, sequence execution.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以大量智力超群和智力一般的儿童(N=234)为被试,采用五个发散性思维测验和用于考察出生次序与兄弟姐妹人数、性别、年龄之相互作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出生次序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A·Eskola  高岚   《心理科学进展》1988,6(1):57-62
在1990年,人们可能会期望心理学家以从未有过的巨大热情来关注个体和群体的理性机制问题,据此,我们可以来解释威胁着我们的全球性危机,诸如核武器竞赛等。安全系统的心理学研究需要控制这些有可能膨胀的威胁。然而,这或许会导致心理学中“科学”与“人文”倾向之间紧张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期望有更认真的尝试,通过分析心理学的哲学背景,发展一种历史的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的帮助下,通过沟通不同的分支,可产生一种综合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有两种互不相容的公正观念:一是通过说明怎样根据各人所挣之物赋予其权利和赋予哪些权利来解释公正概念;一是通过说明根据各人的基本需要及其满足方法而确立的平等权利来解释公正概念。 分析道德哲学家R·诺齐克和J·罗尔斯对上述基于合法所得权利和基本需要这两种主张在理论上作出表述: 罗尔斯认为,在规定任何社会制度下对利益的公正分配时都将依据下述两条原则和一条规  相似文献   
10.
1.问题在最近几个世纪中,一种自豪和乐观的精神使西方文化闻名于世:对作为人理解和驾驭自然界的手段的理性的自豪;对实现人类最渴求的希望即为最大多数人取得最大幸福的乐观。人的自豪是有道理的。他凭借着理性创造出一个物质世界,其现实甚至胜过了各种神话故事和乌托邦的梦想与幻想。他利用了各种物质能力,它们将使人类能保证获得有尊严和生产性的存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尽管他的许多目的还未达到,但几乎毫无问题,这些目的是能够达到的。生产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原则上解决了。现在,人在他的历史上第一次能够感觉到,人类统一和为人而征服自然的思想不再是一种梦幻,而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难道他没有理由感到自豪,自信并对人类的将来充满信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