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南。然而,广告纠纷却不断发生,广告中的欺诈行为更是变化无穷。为了避免广告纠纷,但同时广告主又要以盈利为目的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广告已经开始从“显性欺诈”过度到“隐性欺诈”。广告中的“隐性欺诈”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们通常称之为广告的心理效应。对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中的“隐性欺诈”的心理效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