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居住着回民40来户、200多人。解放前,他們在經济上多半是“世襲祖业”,經营牛羊肉和小商小贩,流动性大,生活毫无保障,长期处在失业和半失业状态。有些回民为了生活,甚至出卖自己心爱的儿女。生了病无法治疗,只有眼巴巴地等待死亡。全市回民絕人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1937年回民群众凑了些钱,勉强在清真寺内办起一所只有初小一二年級的清真小学。可是办了不上二年,就被反动政府撤銷,迁到别处,使大多数国民子女再无法上学。因此在旧社会,泉州回民流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文化局最近撥款六千多元,帮助修繕我国最早的回族文物古迹之一——泉州清真寺和三賢四賢坟墓。修繕工程已于1957年9月份开始。泉州市有关部門和回族居民代表还联合成立了泉州市伊斯兰教遺迹修缮委员会,負責收集遺迹的有关建筑资料和修繕工作。泉州清真寺即清净寺,又名麒麟寺,和广州的光塔寺(又名怀圣寺)、杭州的凤凰寺合称为我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这个寺的建筑年代据可靠的記載,是在宋朝人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至今已有九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寺的建筑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