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消费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双重裹挟下,身体在视觉中遭遇新的伦理悖论:视觉身体是否就等同于身体真实?视觉身体是否具有商品性?技术可能的今天如何确认身体的边界问题?而身份在视觉中也存在着尴尬:如何理解视觉与身份的关联?现实身份和网络身份的互相交错、身份的私我性和公共性、消费中物我身份与社会文化身份的失衡等身份边界如何确认?对身体与身份关系引起的视觉悖论,只有利用视觉有限的功能,解读身体与身份的关系并尝试修正其偏差,拓展视觉作为价值哲学批判的审美伦理正义。  相似文献   
2.
视觉的悖论是由"看"与"被看"、权力和权利、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等相反相成的关涉组成的混合体."看"与"被看"既反映出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张力关系,也逐渐表现出其权力变化的趋向.通过权力和权利作为视觉伦理关系的两极,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视觉背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的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的失衡必然带来视觉互动过程中的伦理偏差,过度强调视觉的形式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视觉本身的传达效果,消解视觉的意义关怀所在,也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视觉的伦理关涉和悖论后面,我们更需要寻找到实质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美术课程贯穿以人本的理念,突破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教师由原来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塑造他们。文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以美术教师角色定位为基本视角,阐述了美术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和在教学实施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