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玄之争”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2月14日,现代新儒家学者张君励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对科学主义提出批评。演讲词随之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72期(以下引张氏语,来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同年4月,科学主义者丁文江在《努力周报》第48‘49期上发表了《科学与玄学卜文,加以批驳,斥  相似文献   
2.
正首先申明,这里讨论的"儒学"只是当前中国大陆的儒学,而且不是指的作为学术史——例如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对象的儒学,而是指的作为当下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活的思潮、乃至一种思想斗争形式的儒学。以下的讨论,将紧扣这次会议的主题"十年来儒学变迁之大势与发展之展望";同时,将论及《孔子研究》编辑部所约定的话题"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我将尽量客观地描述当前儒学的态势,最后再谈一谈我对儒学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景。  相似文献   
3.
1、以杂华装饰的无限大的佛华严——持杂华庄严佛《法华经》是讲述妙法的经。而《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以“佛”为重点。《法华经》是说法的经,而《华严经》是说佛的经。作为大乘佛教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就是《法华经》和《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通常略称为《法华经》,竺法护(约230—308)  相似文献   
4.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5.
上古“鬼”“神”的分别是:“鬼”指人鬼,其他为“神”。《易经》有“鬼”字无“神”字,并非没有神的观念,而是没有“神”的概念。《易经》的“天”“帝”即神。“天”是至上神,即超凡存在者;“帝”与“天”同义,同位同格。“天”“帝”不仅是至上神,而且是唯一神。蓍筮不是超凡的,而是超验的,即人的一种超越经验世界而通达超凡者的努力。《易经》的超越观念存在矛盾:一方面肯定帝王的超验性、神圣性,另一方面又解构帝王的超验性,否定帝王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6.
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构”或“生命结构”,而这种生命结构本质上又体现为阴阳结构.阴阳结构或阴阳范畴,从其内容来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同时也是我们的心灵境界,体现了一种生命关怀或“生命忧患”意识;从其形式方面来看,则是一种“结构思维”方法。当今人类面临着许许多多紧迫的世界性、全球性问题,以《周易》哲学为代表的中国生命结构哲学或许能够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答案就是;多元一体,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7.
当白色浪潮向我们涌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在張北县火炬公社参加生产劳动已有三个多月了。在这期間,我参加了农业社秋收的全部过程,还参加了整风整社农业大跃进动員大会。这里,我想用自己这一段劳动生活中得到的一些初步体会,来谈談参加劳动对我們阿洪进行思想改造的关系。以前,我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偉大、阿洪要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更好地为劳动人只服务等问題,虽然也知道一点,但都只是抽象的概念。来到农业社以前,曾听說这里粮食增产成  相似文献   
9.
汪宇  路晖  杜捷  陈红 《心理科学》2016,39(5):1086-1092
肥胖作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与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脑功能和脑结构层面对现有肥胖研究做系统梳理。脑功能上,个体在加工食物线索时奖赏环路的过度激活、认知控制环路的活动缺失构成了肥胖的易感因子。脑结构上,全脑灰质体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和整体弥散水平的降低,从不同的影像层面提供了肥胖的神经解剖证据。未来研究可以从纵向研究的开展、干预措施的扩展和多模态脑成像数据的整合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刑"与"直":礼法与情感——孔子究竟如何看待"证父攘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顺 《哲学动态》2007,(11):12-18
在伦理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热点的背景下,围绕《论语》和《孟子》中的三个所谓“案例”(父与子相隐、舜窃父而逃、舜封弟于有庳)而展开的“儒家伦理争鸣”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然而至今没有结果。问题出在哪里呢?本文将通过对《论语》所载“父子相隐”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这段记载如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1]这段记载是说:叶公以为“其父攘羊,其子证之”是“直”,而孔子指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是“直”。然而在近年的这场论战中,双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