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中华尊老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项国家课题成果的要旨。论述远早于孝悌的确立, 从虞舜时代就形成了“尚齿”的风尚, 此乃中华 “礼”文化的本原。概括了古代尊老传统在各领域的表现、在当今的潜在现实价值及对于国际 “老年人年”(或社会老龄化) 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访问韩国“国子监”观感高成鸢我访韩期间,在汉城从事研究的南开大学韩国史专家曹中屏教授告我:成均馆(相当于中国旧时的国子监兼翰林院)崔根德馆长要亲自宴请我。这种高规格的接待,对我来说,既有些出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不过是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但适逢我的课...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当西方鸦片商人登上中华大地时,最感惊异的景象,也许要算当时正在兴起的“百岁人瑞坊”了。它可以视为信仰的丰碑。中国人信仰什么?一般认为,士人信奉儒、道,庶民信仰杂神。然而最简括的表述,可说共同信仰一个“老”字。儒家,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悉以伦理学为范围”(参见《中国伦理学史》),其出发点为孝悌,即尊老敬长。道家,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出发点是全生避害”(参见《中国哲学简史》)即“修道而养寿”(《史记·老子传》)。杂神的迷信,则与“人老成精,物老成妖”(《晋书·五行志》)的观念紧密相联。所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