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实践的理解不同。实用主义者一再声明他们的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但是他们对实践的解释是广泛而又含糊的,他们或者把实践归结为作为有机体的个人适应环境的那些生物学的活动,或者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人们的希望、欲求的满足,甚至个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作梦、精神错乱以及  相似文献   
2.
1990年末,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大等高校马列部与上海哲学学会联合召开了哲学与社会主义信念理论讨论会。会议就哲学理性在确立信念中的思维功能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论点介绍如下。 一、对“信念”范畴的哲学分析 有的同志认为,信念作为对必然性和确定不移的趋势的认识,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在信念中包含着知识,情感,意志与价值四要素。其中对被信念事物的科学认识(知识)是信念得以确立的基本条件,而情感、意志、价值则是信念得以确立的辅助条件,其中价值取向则是辅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情感、意志得以生成的源头。也有的同志不赞成把情感、意志这类非理性因素包括在作为理性范畴的“信念”之中,但都承认,“信念”的确立,既有一个知识的前提,又有一个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 ,通过已公开发表的邓小平著述 ,分析论证了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即邓小平的政治价值目标、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三大基本道德范畴———责任、信义、合作 ,并指出了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在我国现阶段政治生活实践中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之后,有人提出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民族哲学之新说。笔者认为,实用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的民族哲学并赢得世界性的影响,最根本的,在于它以哲学的方式,把握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某些时代精神,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哲学之果。  相似文献   
5.
1989年9月19日至2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活跃学术空气,交流研究成果,由上海市哲学学会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的有关系、室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40年》大型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哲学教育工作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渗透”、“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理的再认识”等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争鸣,现将争鸣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联系建国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命运,尤其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现状,讨论中对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人们多有涉及。一种观点认为: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绝对脱离不了政治的,哲学与政治是不可分离的。恩格斯说,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任何一种政治思维都体现着某种哲学思维,都要受某种哲学世界观的支配。同时,哲学思维又高于政治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认为,在当前的哲学“贫困”中,历史唯物主义似乎是“贫困”中的“贫困”。我认为,所渭“贫困”,无非是指它的现状不能适应现时代社会实践尤其是改革实践的要求。这种状况,换一个角度看,正说明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一块可令人大有作为的理论领域。因为一场广泛深入的社会改革,正在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  相似文献   
7.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历史发展中如何表现,其限度是什么?具有能动性的人的主体活动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何种地位,有何作用,其限度又是什么?《哲学研究》1986年第3、10两期先后发表的张曙光、邹明武等同志的文章,都触及到了这两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给人启发颇多,当然也有不乏失察之处。在此,笔者试图阐述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管见,兼与张、邹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1994年11月下旬,由华东师大、上海市社科联、上海社科院主办,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庆贺上海市哲学学会主席、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勋华诞和从事哲学事业60周年暨“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结合最近出版的冯契先生论文集《智慧的探索》,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会者认为,时代的需要和百家争鸣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哲学繁荣的两大社会必要条件。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正是激荡的社会革命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前提。“五…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能性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沿用斯大林的见解仍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制约性。但历史昭示我们,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恰恰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制约性,而是决  相似文献   
10.
1990年4月21日,应上海社联邀请来沪作学术访问的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与上海社联联合举行了《社会变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上海社联副主席武克全、乔林,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克千、复旦大学副教授李继宗、交通大学教授陈章亮、华东师大副教授朱贻庭等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共17人。苏联方面参加会议的有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科学共产主义教研室主任哈力波夫·凡契斯洛夫·费力波维奇教授,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巴谢诺夫·符拉基米·特米立耶维奇教授,国民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波洛维基·彼得勒·特米立耶维奇教授,哲学教研室研究科主任雪契夫·尤利依·瓦西里耶维奇副教授及苏联驻上海总领馆副领事弗拉索·弗拉基米尔·谢尔盖维奇。会上,中苏学者联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