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是他为《佛教百科全书》撰写的条目,载该书第一卷第四分册567—576页。译文对原文篇首词书性的语源学解说和篇末的参考书目部分,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佛教关于个体人的概念,是一个十分明确的理论,以不同的方法加以阐述,但所有的方法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个体人是由“名”与“色”组成的,即精神与物质或精神与肉体组成的。通常说,人是由五蕴(聚合物)组成的,即所谓色(肉体)、受(感受)、想(知觉)、行(心识作用)、识(认识力)。肉体为色,其它四蕴为名,即精神。其它经中,例如《正见经》,也解释说,“名”包  相似文献   
3.
在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中,应该承认觉音(Buddhaghosa,也译佛音)的地位最高。他的非凡注疏使他成为最伟大的注疏家,所翻译的多种佛教著作是最有用的,也是永存的。但是有关他本人生平资料却寥寥无几。我们除了对他的著作、注疏、译作和传说有所了解之外,对其本人的历史知之甚少。而且这些传说大多数是后人杜撰想象的产物,其多数解释也不能使我们折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