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是否重要     
正如果说我重要,会有人说,在单位里你不过是个小配角,工作之余,涂鸦写文。既非主要领导,也非知名作家。然则,一个人重要与否,里面隐含着与谁相比,站在什么角度比的问题。如: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名小散户,在资本市场上,与呼风唤雨的大股东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作者,与大名鼎鼎的大师们相比,"我"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一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其概念决定了心身疾病不具有专业领域性,不同心身疾病有着不同的病理变化。发掘其病理共性、找寻规律性,对该学科发展的标准化方向至关重要。该文从中医基本病机层次,探讨了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试图对科研与临床操作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3.
韩静 《美与时代》2013,(5):45-46
婴戏图为宋代绘画流行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秋庭婴戏图》色彩浓艳、厚重、深沉,具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受《秋庭婴戏图》的影响,杨柳青娃娃画色彩讲求鲜明典雅,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写实、纤巧、工整的院画风味。《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年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Seligman和Maier(1967)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习得性无助理论,但在2016年,Maier和Seligman二人却联合发文对该理论进行了反思:从最新的神经生物学证据来看,习得性无助的经典理论概括存在基本错误,习得性无助并非习得而来!所谓“习得性”无助,实质上是动物对厌恶刺激长期作用的先天适应性反应,而非认知学习的结果。本文简要梳理习得性无助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深入分析这一反思的核心内容、依据及意义,对其中否定习得性无助理论概括的观点,从证据的充分性、研究范式的效度、规范概念等角度作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结合新的实验范式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其概念决定了心身疾病不具有专业领域性,不同心身疾病有着不同的病理变化.发掘其病理共性、找寻规律性,对该学科发展的标准化方向至关重要.该文从中医基本病机层次,探讨了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试图对科研与临床操作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