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医学家。在道教历史上,葛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对后代影响很大。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收存于《抱朴子内篇》(这是他最重要的道教著作),另外还散见于《抱朴子养生论》、《肘后备急方》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581—682)唐代道士,著名养生家、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及长,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典。年十八立志学医。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深研养生之术。静帝时,征为国子博士,不就。隋大业中(605—618),曾游蜀中峨嵋。隋亡,隐于终南山,与沙门道宣友善。唐武德中(618—626)以修炼、行医闻名。太宗即位,召孙思邈入京师,时孙思邈年事已高,而听视聪了,太宗叹为“有道者”,授予爵位,不受。后再入峨嵋炼“太一神精丹”。显庆四年(659)拜为谏议大夫,仍不就。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病请归。永淳元年(682)卒。享年一百零二岁。是历史上记载确凿的年寿最高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在他出家以前作太子时,就精通当时印度的医方明。所谓医方明,就是关于治病处方的医疗知识。在他证悟成佛以后,获得了自在无碍的神通,利用天眼通、他心通,释迦牟尼佛对人体有着超人的认识能力。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