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韦兵 《宗教学研究》2005,(4):182-184
宗教研究大致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取径展开.一种是对义理层面的思辨,它注重教理、教义和教派,精致地分析、比较精英人物的理论体系,关注教理教义的纯正性与正确性这样的问题.这种研究预设了一个"全真"的认知彼岸世界,所有研究都是为了证明某一教理教义及其理解是符合还是违离这一认知的彼岸世界,这可以称为神学取径的宗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对具体宗教实践的探究,它注重现实社会中展开的宗教实践的具体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诸种权力的博弈与诉求,神学意义上教理教义的真确性这类问题在被"悬置起来"(bracket it out),而代之以追问宗教实践的现场各种权力与各类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可以称之为现象学取径(approach of phenomenology)的宗教研究.段玉明教授的新著<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①(以下简称<相国寺>)无疑采用了后一种研究取径.  相似文献   
2.
韦兵 《宗教学研究》2005,(2):135-139
北斗在公元前二、三千年很靠近北天极,古人曾将其视为极星,非常崇拜,认为它是天地的中心,掌管生杀化育.后来,即使北斗由于岁差远离北极,这种观念却一直流传,并对道教产生了很深影响.道教的符簶、斋醮、内丹修炼都重视北斗,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本文从考古学与天文学材料研究道教与北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