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中庸”、“中和”平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它是由“中”和“庸”二方面含义构成。“中”是事物的核心,又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与和谐的表现,它贯穿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乃至死亡的全过程。万事万物始于中而又止于中。道从中出,中即道。“庸”为“常”,“中庸”之道就是“中常”之道,也就是说“中”道乃是事物的常道。“中庸”反映了儒家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哲学上本体和认识论范畴。“中和”则是儒家把“中”道用到处理各种实际事物中以求得和谐。“中庸”是就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言,“中和”则主要指人们运用‘“中庸”而达到理想的和谐境界而言。  相似文献   
2.
《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章,传统标点为: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此章历来被认为难解甚至无解,时至今日,不少学者仍在努力探求,出现了一些新的解释。发表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黄红宇先生《〈论语〉“色斯举”章释读》一文,认为这是一段以雉为表现内容的歌舞片断,是孔子与子路二人自娱自乐场景的记录,反映了人们师法自然的生活方式。具体释读为:“(孔子)把脸仰起来了,做飞翔和从空中降落的舞蹈动作,唱道:‘山梁上的雌雉,时令到了(交尾期到了)!时令到了(交尾期到了)!’子路共同舞蹈,反复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