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陶锋 《哲学研究》2023,(3):56-67+127
反思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生产领域的本质和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主体”问题,澄清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思想根源。首先,从人工智能文艺的生产者来看,人工智能符合现代“代理”的特性,可以与人类共同构成艺术中的“行动者网络”。人工智能的出现成了挑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主体中心思想的技术契机。其次,从人工智能文艺生产方式来看,艺术进入到了人工智能模拟时代,人工智能加速了文化工业的智能化发展,“真假”判断是人工智能艺术的基本判断。人工智能使得某些艺术门类而非人类艺术被终结,我们应该珍惜艺术生产的非资本化形态。最后,人工智能文艺生产体现了技术对艺术的整合,应该将人工智能严格限制在生产领域,警惕资本对技术与机器的控制,防止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和过度自律,用审美理性来引导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