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道德与文明》1987年第一期登载了“‘道德与人的主体性理论’观点综述”。在“观点综述”中一共综述了四篇文章的观点。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感到文章的作者们主要是强调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自觉的人应该“发挥自己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创造性”,个人“既对集体负有社会义务,又享有集体中的个人权利”。这个基本思想是对的,但对有的文章中出现的“道德主体”的提法,我认为值得讨论。 第一,“道德主体”要作为伦理学范畴有点不妥,因为“道德客体”不好确定。  相似文献   
2.
道德失范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的经济根源陈金和(四川内江市师专)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经济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对策已有不少探索,本文试从经济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道底……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