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3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论面对“环境危机”,环境哲学家们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共识,即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环境问题。他们一致认为,环境问题是重要的,但它在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样,他们也一致认为,在我们处理环境问题时,伦理学应起到更大的作用。然而,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即环境伦理学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才能实现它,在什么程度上实现它是理想的。本文考察当个环境伦理学的关键问题。价值观和对环境及为环境所采取的行动深深地被我们对环境的观察与理解影响着。因此,本文一开始叙述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环境问题上,科学对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全人类有什么普遍之处?怎样把他们区别开?在考察这两个问题时,可以根据类型分成三个阶段:柏拉图式的论述、浪漫主义的对比法和当代的综合,最后是在当今的人类生物学和语言学中被推进和发展了的假说。一、柏拉图式的论述柏拉图式的论述中经常被引证的章句,不是见于柏拉图而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在一本早期的小册子《论解释》的开头这样写道:全人类的书写标记是不相同的,他们的有声语言也是不相同的。但它们首先都是灵魂的情感符号,在这一点上全都是一样的;这些情感具有的事物相似性也是相同的。这说明人们所关心的都是相…  相似文献   
3.
历史哲学看来是那些教小说的人的事。──弗兰克·科莫德要是在1950年,科莫德的观点一定会被当作奇谈怪论,在1968年时,它仍属前卫的观点,到1975年,在英语国家的历史哲学界,这种观点引起的问题已成了争论的最前沿问题。我将努力说明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是在什么制度框架内发生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相当程度上甚至直到今天,历史哲学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学术孤儿。习惯上,它被视为是“柔弱的”,仅仅是一块可要可不要的研究领域。(软绵绵的恰恰是伦理学和美学,但很少有哲学系没有伦理学家和艺术哲学家,相反,确实没有…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团体是发展最快的组织"。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超凡感召力、自称得到神灵启示的和宗教的复兴团体特别快地增加,而主流的基督教新教团体"在大学生中间拥有的追随者很少"。国家对大学新生所作的调查显示,1985年,5.6%大学新生表明他们不会优先选择传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增加,经常引起争议的非传统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为以及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膜拜团体等,所有这些引起了时任大学管理当局的关注。本文探讨为什么大学生容易受影响而加入膜拜团体?考察了校园内的膜拜招募,对加入膜拜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大学校园、教育管理当局应对膜拜、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入侵,需要考虑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果戈理曾呼吁国人认真研究自己的国家,洞察人民心灵中隐含着的各种光明本性和黑暗本性,把这看成是每个人的重要宗教的和道德的职责,但他却得出如下的沉郁的结论:“在俄国存在着对俄罗斯的巨大无知”。《死魂灵》作者是在俄罗斯文化正值黄金时代讲这句话的,这可能使人大惑不解。俄罗斯文学的果戈理时期——19世纪30—50年代,繁花似锦,它不仅为俄罗斯,也为欧洲贡献了出色的成果。这是民族自我意识高涨的年代,是T.格兰诺夫斯基和村斯坦凯维奇、fi恰达耶夫和地霍米雅科夫、B别林斯基和地·赫尔岑、M.彼特拉舍夫斯基和中.陀思妥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自1970年开始,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在推进历史/史学观念分析之时,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4篇文章(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7.
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那位最敏锐的观察家和政治上的失败者De.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①看来,只有在锻造着一种新文化的新世界里,民主才是可接受的。在他自己的国家法国,在被称做“民众的春天”的1848年期间,托克维尔坚定地站在反对派立场上,既反对共和派,又反对波拿巴式的男性普选权。民主的每一种试验,不管是议会制的还是独裁制的,都威胁到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即威胁到在他看来是介于革命的群众或乌合之众与用刺刀维持统治的粗暴做法之间的“中庸状态”。18和19世纪发生的那些革命的剧烈震动当然推进了民主的进程,但同时也增强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一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v and Chinese Philosophv)于2004年6月8日—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Michael Krausz)教授表示,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文化乃是数学和物理学文化,笔者试图借以研讨创造性的诸不同模式。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文化的两位典范性科学家———数学家亨利·庞加莱(1854—1912)和物理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为例证,进行阐释。但在对他们的美学和直觉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关于语义学与本体论之间关系的某些现代观点,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哲学家奥卡姆和布里丹的观点进行了比较。根据所谓的"本体论-语义学对应性的论题",可以把现代观点作如下表征:语义学中的初始(不可定义的)范畴概念界定了实在中的原初实体的范围。本文将证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的"本体论化简"方案,并非被试图从语义分析中"读出"本体论或者试图识别出绝对的语义初始词汇等因素所驱使,尽管流行的误解与此相反。中世纪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动态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主义"观点,它是对"概念部落主义"与"概念帝国主义"这两种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现代观点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