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相应于中东和南亚的穆斯林世界,在东亚存在着一个儒家世界。正象穆斯林世界是由奥斯曼、萨德维和莫卧儿帝国统治一样,儒家世界是由中国支配,以朝鲜和日本作为外围地区的。这两个世界在基本方面是相似的:它们两个都是以耕作业为基础,都是内向的社会。它们的变化速度比较缓慢,内在结构都是从先前时代承续下来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儒家世界作为一个相当大的统一体的性质实际上不同于穆斯林世界。这是因为中国在各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文化上、政治上和军事上。因此,中国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稳固性,这是任何穆斯林帝国所无法比拟的。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半岛有各种派别的基督教,与莫卧儿帝  相似文献   
2.
<正> 诚如已经指出的,Е·Б·拉什柯夫斯基在比较欧洲和东方人性价值标准的时候,仅仅局限于欧洲古代。考察一下封建时代欧洲的精神文化中是否产生了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人性观念的倾向,是饶有兴味的。这种东方人性观不是已经表明,假如把它看作绝不是与欧洲人性模式截然相异而无益的东西,也许更符合作者论断的逻辑吧? 大家知道,十七世纪,尤其是十八世纪时,欧洲掀起了一个中国热。如果说欧洲的贵族表现出一种对中国物质文明的纯粹外部形态的高度注意(如仿制中国的建筑、园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