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幼贞  张曼曼  林秋蓉 《心理学报》2022,54(12):1491-1502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认知负荷对小学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及其成分的影响, 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执行意向编码提高其前瞻记忆及其成分的成绩。实验1结果显示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前瞻成分及回溯成分正确率显著低于数学学优生, 高认知负荷条件前瞻记忆、前瞻成分及回溯成分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认知负荷条件; 实验2结果显示执行意向编码条件下, 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好于标准编码条件, 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正确率高于标准编码条件。结果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及其成分表现差于数学学优生; 无论认知负荷高低, 执行意向编码均可通过提升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改善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2.
采用2(编码方式:执行意向、练习)×2(认知负荷:高、低)×2(线索数量:单一线索、多线索)的混合设计探讨在不同认知负荷和线索数量下两种编码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负荷和编码方式交互作用显著,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练习编码显著好于执行意向编码;线索数量和编码方式交互作用显著,在多线索条件下,练习编码显著好于执行意向编码。说明执行意向编码更容易受认知负荷和线索数量的影响。研究支持了预备注意与记忆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3.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影响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了解到认知老化所带来的抑制能力的衰退以及短时记忆缺陷是造成其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对认知老化的机制和抑制控制能力的认识。另外,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技术揭示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加工机制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3(任务类型)×2(时段)被试内实验设计,对比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MPM)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EBPM)在不同时段对进行中任务的干扰效应的神经机制。结果表明,在目标出现的时段,MPM对进行中任务有干扰效应,额区电极最活跃,额区电压最高,而在非目标时段MPM无干扰效应,但刺激出现后200-300ms额区电极较活跃。说明前瞻记忆任务在大脑中可能处于较高的激活状态,额叶灵活地调配意识的不同状态在前瞻记忆加工中参与的程度和时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心理服务的从业机构和个人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认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扎实的研究和细致的工作来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执行意向编码形式对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低认知负荷下,混合编码效果最好,仅执行意向编码次之,标准编码效果最差,而在高认知负荷下三种编码效果无差异。眼动指标显示在低认知负荷下混合编码的注视点数量最多,总注视时间最长;在混合编码条件下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的总注视时间均长于仅执行意向编码和标准编码。结果说明,执行意向编码容易受认知负荷的影响;在低认知负荷下混合编码的被试对任务刺激进行更多的监控和加工,而仅执行意向编码促进前瞻记忆任务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7.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主要是执行前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控制条件为单纯的背景任务,实验条件为背景任务含前瞻记忆任务,对两种条件下非靶线索的行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控制条件,可能说明两种条件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ERPs上主要体现为刺激呈现200ms以后,两种条件的波形和脑地形图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支持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也部分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8.
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贞  黄希庭  袁宏 《心理学报》2010,42(11):1040-1049
通过两个实验, 对以往研究忽略的一种基于事件进行反应、且具有时间线索的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 这种混合型的前瞻记忆可以通过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提取, 还可能两种加工交替存在, 被试在执行过程中, 根据时间信息, 有选择地、动态地将注意资源投入于不同时间段, 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对多重加工理论进行补充, 使之能够解释这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9.
时间隐喻表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贞  陈莹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6,29(3):761-762,746
时间隐喻表征的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本文对时间隐喻表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时间隐喻表征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影响时间隐喻表征形成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实验1探究前瞻记忆后效的产生是否消耗认知资源,实验2进一步探究前瞻记忆后效产生过程中消耗的认知资源的去向。实验1结果显示在完成阶段,相比于基线条件,其它四种实验条件的进行中任务反应速度均较慢,实验2结果显示无论线索是否显著,前瞻记忆后效均会随着认知负荷的提高而提高。结果表明前瞻记忆后效产生过程中会消耗认知资源对原意向进行抑制。本研究支持了抑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