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的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的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中对问题区分配的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的注意到正确选项,在加工中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的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13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青少年分类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效应。不论是从分类结果还是从分类加工过程中看,青少年分类概括的能力并没有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而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高中阶段为分类能力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
创造能力不同学生的分类加工过程差异的眼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类理论观的基础上, 本研究在目标匹配范式下, 使用可以表示一定概念的现实物体或场景的图片材料, 通过眼动记录法对分类加工过程的分离, 考察了40名创造能力不同的中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首次加工阶段, 创造能力高和低的被试均先对目标类别概念进行加工, 然后再对选项区的待分类概念进行加工。创造能力高的被试更多地使用概括性的加工策略完成任务并表现出加工的有效性, 创造能力低的被试更多地使用比较性的加工策略表现出加工的无效性。在再加工阶段, 高和低创造能力的被试将加工的重点放在待分类概念上。创造能力低的被试通过概括和比较的策略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