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主教,亲爱的主内兄弟姐妹们: 三年前,我从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毕业,在上海徐汇堂被祝圣为司铎,开始被分配到苏州教区常熟市颜港天主堂,在老神父身边实习了一年,之后主教派我去张家港市杨舍天主堂任本堂神父,并兼管鹿苑天主堂。三年来,我在教区主教、神父的帮助、教育下,独立地担当了两个天主堂的教务工作。实践使我深切感到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我们的宗教信仰是有保障的,我们的传教生活是安定的,我们的精神是愉快的。我们天主教会之所以有今天,一是党的宗教政策好,二是我们的老一辈神长教友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作为一个年轻的神父,看到我们今天的教会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充  相似文献   
2.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改变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为迄今为止许多行为实验难以检验的心智或认知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然而,镜像神经元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引起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系统回顾镜像神经元研究中的争议,可以尝试以争论焦点出现的逻辑关系和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镜像"内涵"的争议,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是否存在及其起源的争议。另一类则主要围绕镜像"外延"的争议,即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和镜像机制的争议。未来的研究必须摒弃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圣杯"的神经还原主义倾向,将之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将焦点转向关注镜像机制。  相似文献   
3.
1983年,在进入佘山修院后的第一个暑假中,我回到了故乡—苏州市杨家桥。耳闻目睹的新人新事确实不少,其中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好长时期来,它在我心中似翻滚的浪花,奔腾不息。它在教友和社员群众中广泛地传颂着。事情是这样的:七月三十日下午,骄阳似火,青年教友陆凤明和另外两个人摇船到市里去装大粪,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市郊的一条约二十五米宽、三米多深的河面时,见两个女孩在拿着塑料盆学游泳。当船摇过距女孩百米左右后,小陆隐隐约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