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质、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体验回避及自尊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接纳行动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产生作用;(2)自尊在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情绪化饮食,而在高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登山随感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不论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向我们显示神的伟大,创造的奇妙。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灵训。 时值初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与几位友人再次登上了上虞市第一高山——覆卮山,领略了造物主点缀大自然的美工。我们在惊叹山高、水  相似文献   
4.
家庭抗逆力理论是近年来风险应对研究领域中被引最高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提出源自McCubbin等人对军人家庭应对战争危机的观察与思考,得益于早期学者对家庭压力和家庭系统理论的探究。经数次修订后,该理论经历了由静态特征到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广泛内涵与外延的理论体系。其早期应用集中于创伤修复、家庭压力应对等主题,之后涉及复原力等更丰富的研究议题,已成为临床干预工作的实践导引和COVID-19大流行以来国家和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危机事件—适应能力”关系的重要解释机制。其应用面临来自元理论研究、方法学及跨文化与社会变迁观点的挑战。未来研究应明晰概念与整合模型、使用混合方法与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与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抗逆力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暴力环境接触、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反刍思维及网络道德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暴力环境接触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问卷及网络道德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暴力环境接触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网络道德在暴力环境接触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网络道德水平下,暴力环境接触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高网络道德水平下,暴力环境接触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I3模型塑造了一个解释个体行为的理论框架, 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来自刺激、驱力和抑制三个因素的组合, 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独立于其余两个而变化, 其结构是由一个结果(行为)、一个中介(行为倾向)和三个因素(刺激、驱力和抑制)组成的12条路径的综合模型。这12条路径通过描述18个问题来预测个体在具体背景下的行为机制, 比如攻击行为、进食行为等。为有效促进该理论的应用, 文章对该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独特价值, 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外倾性、敬畏、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858名成人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AMOS22.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外倾性、敬畏、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外倾性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3)外倾性可以分别通过敬畏、敬畏→自我控制两条间接路径对生活满意度产生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成人的敬畏、自我控制在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欺负现象逐渐成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发生率约为60.8%,且每年都在呈增长的趋势,这对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性别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447名青少年作为被试(男生205人,女生242人,被试年龄范围为11~17岁,平均年龄为14.17±1.35岁),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网络欺负问卷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2.0及AMO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Harman单因素法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14,p<.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r=.44,p<.01),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r=-.15,p<.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模型各指标均达到了临界值(χ^2/df=2.67,GFI=.90,TLI=.91,CFI=.92,RMSEA=.07);(3)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1,p<.01),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11,p<.05),同时,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19,p<.01),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54,p<.001);对于高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7,p>.05);(4)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性别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8,p<.001),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对于男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54,p<.001);对于女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3,p>.05);由此可说明,儿童期心理虐待是青少年网络欺负出现的助推机制,而领悟社会支持和性别是青少年网络欺负出现的抑制机制,它可以弱化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金童 《天风》2004,(3):50-51
时程进入21世纪,离婚的现象在教会中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基督徒是不能离婚的”,这种保守的神学观念面临极大的冲击。我们在调整神学思想的同时,端正教会对“离婚”的观念,调整离婚者的心态很有必要,不然,我们会失去肢体中很多“小子中最小的一个”,也将使救恩福音的真理蒙上“靠行为得救”的阴云。笔者曾是一个传道者,也曾行过“离婚”的幽谷,在此有几点不很成熟的看法,愿与读者同作思考。盼望能拨开离婚者心中的弥彰,让离婚者重新看到永不改变的神的丰富的恩典,以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