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泰〕  释心平  释白朴 《法音》2014,(6):29-30,33,39
正一、前言何为礼仪?1978年牛津大学的Brown和Levinson教授提出了礼仪的原则,他们认为礼仪是人类共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了解人们如何表达礼仪是了解人类生存的根本[1]。顾曰国1990年提出了中国人的礼仪原则,包括自谦准则、称谓准则、慷慨准则和得体准则[2]。泰国文化局对礼仪定义是:有一定限制的道德规范,或是有纪律、有次序、适合社会正常生活的道德行为。[3]其实,礼仪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和教养水平,还能反映出一个地域、一个团体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正念禅修(mindfullness meditation)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一种精神训练,强调依靠自我内心的调节、约束与努力,被认为是佛教修行的心要。目前西方医学正式将正念禅修纳入医疗体系[1],成功地结合了佛教正念禅修与西方医护理念,有助于人们摆脱抑郁症和消极情绪状态,维持身心健康。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繁忙不安的现实世界中,东南亚佛教正念禅修对人的日常健康生活愈发具有正面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以当代佛教"国际短期出家训练"[2]和"中道禅修营"[3]正念禅修实践作为典型案例,阐明其对现实人生的积极影响,并通过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效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