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202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尖锐而又十分明确地表达他对唯物辩证法的明快简练的观点时,这些观点决不只是(甚至可以说不是)作为他重新批判性地研究黑格尔著作的结论加以表述的,而是(甚至首先是)他在哲学领域中多年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是他为反对马赫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拥护者、“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等倾向而不得不进行的。这些倾向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中间(特别是在普列汉诺夫及其学生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3.
一场突其如来的非典灾害,让历经沧桑和磨难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了严峻考验。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反思。对于宗教界来说,他们是如何看待非典的呢?最近,本刊约请部分宗教界人士,请他们从宗教的角度,对非典问题作了一番反思与审视。这些审视既是宗教的,但又超出了宗教的范畴,从而具有了更为深广的人文意义,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代高僧——正果法师□净因●在海外读书多年,方知华侨中信佛者颇多,回国探亲时,他们常常向我询问同样一个问题:“国内佛教界中,谁是当今的高僧,我们想去亲近”。起初以为这很容易回答,便向他们推荐了一些法师,华侨们听后评论说:“其中有些法师我们早就知道,知...  相似文献   
5.
净因 《法音》2000,(12):24-33
(八)如何持不杀生戒  经常有人跟我讨论在家人持不杀生戒是何等困难。身为出家人整天坐在寺里,持不杀生戒当然较容易;但对在家人来说,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为了生存,持此戒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我们对此戒认识的程度如何。如果我们对此戒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认识不足,此戒当然不易守;反之,若对此戒的认识程度越深,守此戒时就会心甘情愿,守得越彻底。现就如何守此戒,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认识食肉有害健康  食肉有害健康,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超级市场出售的肉看起来很诱人,但很少人知道…  相似文献   
6.
净因 《法音》2001,(1):1-9
五戒是实现人类和乐生存的根本。人类的幸福首先应尊重有情的生存,所以“不得杀生”,这在讲座之一中已有详细讨论。人类的生存,要依赖衣食住等资生物资,这些东西因此被称为“外命’。如果这些资生之物被巧取豪夺,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有情之生存。正如《大智度论》所说:“不盗有何等利?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1]换言之,当一个人的生命得到保障后,…  相似文献   
7.
一代高僧正果法师净因在海外读书多年,方知华侨中信佛者颇多,回国探亲时,他们常常向我询问同样一个问题:“国内佛教界中,谁是当今的高僧?我们想去亲近。”起初以为这很容易回答,便向他们推荐了一些法师。华侨们听后评论说:“其中有些法师我们早就知道,知名度确实...  相似文献   
8.
净因 《法音》1999,(11)
佛陀亲手制订的律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三个组成部分:l。佛陀制戒的精神,2、指导个人修行的戒条,3、调和团体生活的戒条。在漫长的佛教发展历史长河中,律制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即沿三条主线平行发展:佛陀制戒精神演变成菩萨戒;指导个人修行戒条(波罗提木叉)演变成声闻...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可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种类。(二)教育不分阶级。(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行军事训练,应按地域划分,而不分族类。迄于八十年代中期,《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作一总结;“教育没有族类、种类的区别。”笔者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新解,与时贤讨论之。对于时贤所释,我同意将“类”释为“族类”的见解。综观《论语》全书,“类”字仅一见;“类”字在孔子时代尚无逻辑意义(“类”字的逻辑意义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
净因 《法音》2000,(7):29-34
历代名人,在某个行业备受推崇与尊敬,代不乏人。然而象朴老这样受到当今僧俗、朝野与教内外普遍推崇与爱戴,实为罕见!在书法爱好者的心目中,他是书法大家;在诗词爱好者心目中,他是著名诗人;在社会慈善界,他是大慈善家;在国际友人心目中,他是和平友好的使者;在国家领导人心目中,他是爱国爱教的楷模;在学者心目中,他是佛学大家;在社会人士心目中,他是博学多闻的长者;在信徒心目中,他是解行并重的无尽意菩萨;在佛教界内,他是当今佛教的总设计师;在老一辈僧人心目中,他是恢复佛教的大护法;在年轻僧人心目中,他是极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