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内地会是近代基督教新教来华差会中人数最多、传教区域最广阔、最具特色的一个差会,历来对其评价亦众说纷坛。本文试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中华内地会的产生及特点的中外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创始人戴德生的神学观点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吉登斯既肯定了后现代主义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拒斥各种寻求普适性规律的观念及其理论形式,又承认能够对某些确定性的历史事件予以辨认与概括,尝试提出一种与马克思相异的历史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3.
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与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国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特征。实验测量指标为相对反应时和错误率。实验一结果表明:1.左半球对颜色反应占优势,故在实验中选用相对反应时;2.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实验二将被试分为速度组与准确组,结果支持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4.
5.
美国是青少年犯罪最多的国家,青少年犯罪率高达百分之四、五。而在同样环境生活的美籍华人,犯罪率是最低的。洛杉机的教育心理学界提出问题:为什么唐人街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好,犯罪率最低呢?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比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7.
王徵散论     
王徵(1571─1644)是明末天主教徒、维新派和机械工程学家,但长期以来为旧史学家所忽视。本文认为宋伯胤先生《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一书,对王徵的科学成就和宗教信仰做出了公正的评价,恢复了他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并从王徵的思想、政治经历,探讨了天主教信仰对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次释行入。由上所言,释迦之学导源荒古。如《法苑珠林》载迦叶佛曾有遗书、遗衣及遗教经函付嘱树神教授释迦。上文言及释祖瞿昙与汉土所传庸成、广成实为一氏,其事委曲,另文详证。要之释迦立教,颇多母系社会遗风。尔时小国寡民,兵革不兴,翛然往来,无求无争,乐其天年,物我两忘,此即所谓大平等也。所谓六度万行,盖亦大平等义扩而充之而已矣。如佛地中平等性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  相似文献   
9.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是组织与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议题,社会文化因素是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发现:个体主义文化下的员工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对等并且领域之间界限明晰,而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等,且员工的工作和家庭之间存在更多联结。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明晰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理论以及挖掘能够体现我国工作-家庭关系特征的研究主题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到杭州参加“16一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带了一本何俊博士的《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在路上读,很快被书中对王阳明心学的细致入微的分析所吸引。这本书的主题与我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明末天主教与中国道德重建》有很多相关之处,因此我回京后,撰写了此文,对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思考和探讨。实际上以笔者的学识,对这部作品很难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评论,现在写出的只能是一篇浅薄的读后感。好在我只是才疏学浅而并非敷衍了事,在读过几遍原作之后写出的一点浅见,也许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