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曾经在借鉴苏联经验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中央高度集权式的经济管理体制.这个体制虽然伴随着中国取得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功,但它也无法避免地抑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严重的官僚主义.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借助苏联批评斯大林所形成的政治氛围,发起了对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批判,提出和广泛地论述了以“虚君共和”为思路,建构中国的纵向权力配置的思想.毛泽东分别在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次推进关于“虚君共和”的实践.虽然,两次实践都有着非常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次实践却塑造了中国地方与中央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留下了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思想与经验,这些都成为后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的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者的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的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的不公。而村民与新村官的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的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的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的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的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的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