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发展性面孔失认症是指个体在童年期就开始表现出来的一种终生性面孔识别缺陷,其不能归因于智力衰退、情感障碍、物体识别困难以及后天性脑损伤.发展性面孔失认症涉及的认知机制包括面孔特异性机制、构型加工障碍、面孔探测、面孔记忆和面孔身份识别.此外,该面孔失认症的神经网络由核心神经网络和延伸的神经网络组成,前者与面孔选择反应和记忆表征有关,后者主要负责面孔知识表征、面孔长时记忆和面孔工作记忆.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完善延伸的神经网络、拓展其认知网络;进一步明确面孔探测与发展性面孔失认之间的关系;考察发展性面孔失认症的基因基础、加强其发展性研究以及推动康复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大量行为与神经层面上的研究都揭示了温度与社会情感之间的隐喻关联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意义.“隐喻一致性效应”与“隐喻补偿效应”被用来阐述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的作用机制.而个体早期经验的不断“架构”构成了对这一隐喻形成的解释.此外,神经层面的研究也发现,脑岛可能是物理温度向社会情感隐喻映射的神经基础.未来的研究需从完善研究方法、深化作用机制、从发展的角度探索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及注重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研究的应用拓展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邹文谦  陈旭 《心理科学》2013,36(5):1249-1254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它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行为冲动为主要特征。同时多动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常与一种或几种精神或非精神障碍相伴发生。以往关于多动症合并症状的研究,大都局限在一个或几个合并症状上,缺乏关于其合并症状的系统认识。基于以往研究,文章以多动症合并症状发生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将其分为前期、同期、后期合并症,并逐一详细介绍。未来应该加强关于多动症患者的纵向研究,以了解症状的发展状况,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多动症。  相似文献   
4.
维度比较是指个体将自身某一目标领域的能力与自身标准领域的能力相比较的过程,它是继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之后又一重要比较方式。当比较领域性质差异较大,即当比较领域之间进行"远比较"时,会发生强烈的对比效应。随着比较领域性质差异逐渐缩小,即当比较领域之间进行"近比较"时,对比效应会逐步减小,甚至会发生同化效应。维度比较和社会比较都对自我概念具有显著影响,但社会比较的作用明显大于维度比较。未来研究应考虑进一步扩展维度比较的应用范围、加强和其它比较方式的整合、改善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鱼小池效应(Big-Fish-Little-Pond Effect,BFLPE)是指对于同等能力的学生来说,进入高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要比进入低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习得更低的学业自我概念的现象.这类似于我国生活格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描述.在系统梳理大鱼小池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大鱼小池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大鱼小池效应对我国学校能力分组和学生择校现象的启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大鱼小池效应在统计方法、跨文化一致性、具体发生情境、具体发生年龄及外部效度等方面的探讨与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