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齐鲁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祥地之一。齐自吕尚始,谈兵论战,谋略治国成为它的国粹。战国时的燕将乐毅曾评论当时的齐国:“夫齐,霸国之余教,而聚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攻战。”(《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在重强,重力,重兵,以尚武为传统的国度,出现《孙子兵法》和《管子》这样的谈兵论战的著作绝不是偶然的。管仲曾作为齐桓公军事战略“措仪划制”的关键人物,随齐桓公或独自率师东伐西讨,南征北战。长期的征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明、改进及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行了回顾研究,结合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认为社会需求是PCR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是进一步推动PCR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是进一步推动PCR技术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医务工作者对于“安乐死”的态度及意向调查北京医科大学(100083)张拓红,邵集中,任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安乐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调查,客观地反映出医务工作者这个特殊人群的态度和意向,为伦理学界、法学界及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4.
1949年9月,云南解放前夕,大批军统特会章入昆明,枪杀进步学生并逮捕了9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当时正在酝酿起义的国民党云南省府主席卢汉将军致电蒋介石,为被捕的爱国人士说情开脱。蒋回电申斥:“情有可原,罪无可逆。”(遂即逃、避意)卢汉接电,知道蒋要大开杀戒,十分焦急.他把电文章给协助他筹划起义的李根源先生看,征询万全之策,李看过之后,提笔将电文的语序前后颠倒了一下,改成:“罪无可追,情有可原。”这一改就使得意思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昆明的军统特务头子问毕电文,还认为这是蒋“恩威并举”,既要镇唬一下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宇宙是道义的宇宙,孟子和《中庸》的宇宙观体现了这一点。道义宇宙的特质在充分体现社会的正义与道义,并要求在现实世界实现其价值理想。但孟子仅停留在道义宇宙的主体体证上,疏于向社会层面的推致,终致使正义与道义的价值,停留于个体的“反身”之“乐”上。荀子礼论提出架构社会的基本框架,而将道义与正义推向群体,但他忽略了架构的本体基础,使这一价值没有根源而论于事实。《礼记》等整合(思)孟荀,终使价值实现的社会架构与其本体基础打通。这就是礼教。礼教是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是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客观尺度。若忽略礼教之作为社会架构、修养尺度与社会正义道义的内涵,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不免有偏致。道家曾提出对礼教最具启发性最深刻的批评,但它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决定了它只有批判刺激之功,终不能取代礼教在社会架构方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水拓工艺是一种古老的装饰纸张技术,其显示的纹样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是在唐代"墨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水拓艺术。在当今机器批量生产的时代,将这一手工水拓艺术的偶发性纹样与创作者自身审美及思考相融合,再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领域中,既能使古老手工艺重放异彩,也能带给人们新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7.
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掩蔽刺激启动无意识情绪,探讨无意识情绪对建议接受程度的影响,并分析自信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相较于中性情绪,无意识正性情绪或无意识负性情绪会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2)个体的自信度水平在情绪和建议接受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3)在接受建议后,无意识负性情绪和无意识正性情绪组个体的自信度提升量高于中性情绪组,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组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8.
道德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道德及其总体性原则是否具有坚定信念,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社会成员能否共同遵守具体性道德规范的相互信任.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的深刻变迁对诚信的两个方面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道德问题.当前的道德问题表现在两个相互强化的方面,即总体性道德原则的缺失与沦丧,以及具体性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评价的错位与混乱.道德建设的核心与重点在于诚信建设,而诚信建设又必须以正确揭示当前的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的实践"变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生  郑建平 《学海》2002,3(2):31-38
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 :“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兴趣根源必然是马克思。”① 或许世界发展到今天 ,人们才愈来愈感到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唯物史观的丰富内容中 ,其方法论是多么重要。人们的视线逐渐地从细节的词句和概念回到那理论所依附的思维脚手架上来 ,从而把它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构件。关于内容和方法哪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力 ,涉及到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败等问题。一当前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把握有三种观点极易造成混乱。其一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10.
"文革"结束后,针对党内外、国内外片面地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严峻态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抵制错误思潮,科学解决这一评价难题。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先后于1977年十届三中前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宣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1978年8月达成尽快将评价问题敲定下来的共识;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确立不纠缠和不匆忙处理的方案;1979年10月的国庆讲话后决定以党中央决议的方式做出评价;1980年3月强调决议最核心的是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崇高地位;还通过十二大的党代会报告、党章和"八二宪法"的崇高形式,合力巩固《历史决议》的精神。这几次策略性调整凸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高深的政治智慧。评价过程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他领袖人物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