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伴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随之产生.现代工业设计往往被企业奉为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早期工业设计师的角色是由艺术家来扮演的,其艺术成分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青少年的科技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对《北京市青少年学生小发明小论文竞赛》获奖学生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这些学生成长的因素,特别是他们成长的客观因素.探索他们成长的规律,为青少年科技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现实论(actualism)这项方案,旨在清除逻辑与模态形而上学中那些讨人嫌的本体论承诺。它从一切存在的都是现实的这个观点出发,试图重新解释语言,以避免承诺“可能体”(possibilia)的存在。所谓“可能体”,指那些可能的,但非现实的对象。量化模态逻辑(QML)似乎就要求这种对象存在。最简QML为古典量化理论与模态命题逻辑之合并,可是它使巴康(Barcan)公式(今日x由→ax令Q)有效。从而,由可能存在一头会说话的驴子这个事实,就推出了存在某物,它可能是一头会说话的驴子。这看起来在宣称一个可能实体的存在(假定每个现实的东西都不可能是会说话的驴子)。现实论者们大力主张克里普克(Kripke)所描述的语义学,以此来免除这项承诺,这种语义学采用了可变论域,因而使巴康公式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合乎实际的正确反映,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理论。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许多真理被歪曲为谬说,许多谬说却被冒充为“真理”,是非颠倒,莫此为甚。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全部历史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但是“四人帮”却挥舞“唯生产力论”的大棒,诬之为修正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5.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90名NICU住院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全国常模(29.78±0.46)相比,其焦虑情绪标准分49.54±1.07,高于常模组(P〈O.05)。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等。患儿父母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满意度及病房探视制度。笔者认为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满足其心理需求,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6.
色彩设计是增强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色调设计是产品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产品色彩则是企业品牌的折射。因此,在遵循色彩规律的前提下,工业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产品的色彩与功能、人机工程学、时代感、品牌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才能使产品的色彩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先色夺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以及文艺界对理性、非理性的问题讨论得也比较热烈。1983年教育界的一些同志写文章讲到,我们过去对中学生、小学生着重进行智育方面的教育,后来也注意到了德育方面的教育,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对智力教育以外属于非理性范围的教育,比如意志、性格方面的培养等重视不够;意志与性格不是属于智力方面的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检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理论观点。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和亲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2)家庭环境中家庭亲密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子依恋中的父子信任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母子依恋中的母子疏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3)家庭亲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所起的中介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相应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