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两年一届的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第13届年会于2003年7月7~9日在美国犹他州帕克市的鹿谷举行,该学会的主席A.莱特、副主席P.汤姆森以及前任主席P.杜尔宾、C.米切姆等几十位美国技术哲学家和来自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法国、中国、日本等国的约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大学的陈凡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就技术的本体论、价值论问题进行了发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技术与全球社会",学者们从技术政治学、技术伦理学、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等方面就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富有建树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文化塑造与技术多样性的政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的文化塑造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的具体化."文化塑造"一词具有多种意义,在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具体而言,技术的文化塑造涉及到技术发展中的文化意义和技术政策的意义,它反对长期流行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即技术统治论式的技术政策.本文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提出了"技术的不确定性循环"这一概念,即认为新技术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并构成了以后的系列问题.技术的这一循环特征包括了以多种方式相互交织的不确定性.而技术的不确定性循环,则必然要涉及到技术的多样性,以及技术创新体制和互动创新网络的构建,并最终关联到技术多样性的政治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