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活动和某些生理机能或心理过程的关系很久以来就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外科手术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其相应的生理机能的变化,也曾受到注意。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针麻手术,他的情绪状态对针麻过程及其效果的作用如何,这种情绪状态和某些心理、生理机能有什么联系?这是针麻临床上和理论上应予探讨的问题之一。本工作试图综合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和与之伴随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社会比较作为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但对于社会比较如何影响不诚实行为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3项实验中操纵了不同方向的能力社会比较,探讨其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研究1)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2)。结果发现:(1)相比于向下比较和无比较,向上比较会增加个体的不诚实行为;(2)归因反馈调节上述影响:向上比较后,相比于给予能力反馈,给予努力反馈可以减少个体的不诚实行为。本研究拓展了社会比较后效研究,对如何减少社会比较引起的不诚实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古典哲学对个体善持乐观态度,将人的自觉之善作为友爱的起点,并将友爱视为一种比正义更能对人的德性提出更高要求的共同体原则,从而成为约束和激励人遵循美德、追求高尚道德境界的源动力。而奥古斯丁则从人性之恶出发对友爱进行了独特的辩证解读,他认为友爱本身无可指责,但是友爱对圣爱的背离却是有罪的。这种背离在于堕落后的人类精神对欲望之爱的认同和无法遏制的渴望,结果导致个体乃至集体羞耻感的丧失,加剧恶与痛苦的滋生。奥古斯丁认为真正的友爱在于对正当秩序的爱,只有通过指向更高的善的原则——上帝,才能真正拥有世间的人伦之爱。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奖励是别人或单位给的,比如老师奖励学生,父母奖励孩子,领导奖励员工,上级主管部门奖励下属单位等等。但奖励还有另外的一种形式——自己奖励自己。  相似文献   
5.
曾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太阳落山前,一头狮子自言:明天日出之时,我要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一只羚羊自语:明天日出之时,我要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所以,无论是狮子还是羚羊,日出之时,要做的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奔跑。  相似文献   
6.
春联     
一元复始佳节到,万物更新禧年来。神恩浩荡无穷无尽,祖国繁荣更美更新。仰望神出人蒙福,顺从主岁月平安。圣经真道传万代,基督荣光照千秋。万众得救天父喜悦,一人沉沦上主担忧。新世纪尽心事基督.千禧年竭力传福音。春联@杨世跃  相似文献   
7.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当社会互动发生时,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汉语儿童早期习得动词和身体部位具有较一致的联结关系,但儿童在动词理解中是否能利用这种信息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32名两岁儿童和32名成人,要求他们在听到目标动词时,在一张目标图和一张分心图中识别目标词对应的黑白简笔画图片。结果发现,相比一致条件,当分心图与目标图动作发出的身体部位不一致时,儿童和成人都能利用这一信息快速识别动词,该语义效应发生于目标词开始播放后200~650 ms(成人)和300~1800 ms(儿童)时间窗口。研究结果揭示了年幼儿童如何利用语义信息来理解口语动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是否在博弈任务中表现出对陌生人的信任行为,同时考察可能对幼儿的信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认知因素(观点采择)和环境因素(负性反馈和代际传递)。研究对189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多种任务的测量。实验一通过修订Evans和Krugger(2011)的信任博弈任务,考察幼儿在匿名信任博弈中的信任行为,结果发现与4岁幼儿相比,6岁幼儿对他人的信任更低;实验二考察了幼儿信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幼儿在得到负性反馈结果后再次进行信任博弈任务时,他们对他人的信任比前次有所降低,6岁幼儿对他人返还数量的预期比4岁幼儿下降程度更大;6岁幼儿的信任行为(第一次给出意愿)与观点采择能力显著相关;6岁幼儿的信任水平与家长的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的认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莉琪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5,37(3):335-340
按照“朴素理论”的要素设计研究任务,研究一探查学前儿童能否以衰老这一生命特征为标准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以及能否对衰老做出生物性而非意图的因果解释;研究二进一步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特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的认知。结果显示,4、5、6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而在因果解释中,各年龄组儿童都不用心理意图作为衰老的原因;他们对衰老的认知与其对生长的认知密不可分;学前儿童对衰老两个特性的认知不同步;由研究结果可以推论,6岁儿童在衰老维度上具有了较稳定的朴素生物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